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赵晋在本期重庆市第二届“外研杯”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中,几十节风格各异的不同课型的课堂里授课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在课堂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中以故事教学尤为突出。故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基于故事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利用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将单词、短语、句子及语法等内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教给学生,为语言知识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学中的故事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经典绘本或是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及心理特点创编、改编的,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选择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故事教学作为突破口,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以新桥小学龚浪老师《StoryCorner》这节课为例,我发现龚老师就做了几点尝试:1、重新编排故事,启发学生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在故事教学中,故事内容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龚老师在这节课里,大胆地改造教材,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重新建构文本材料,降低语言点的难度,使四年级学生能很好地出口,不会因为内容太难太复杂而失去信心和耐心。原文本新文本Picture1Whatcanyousee?Thereisabigboxonthetable.Whatcanyoudo?Abigbox!Picture2What’sinthebox?Cake?Candy?What‘sinthebox?Cake?Candy?Picture3Maybecanday.Maybecake.Let’sgetinside.Maybecanday,maybecake.Let’sgoandopenit.Picture4Goodidea.Now,youfirst.Picture5Ohyeah!Whatabigbox!Openit!I’mveryhungry.Ohyeah!Whatabigbox!Openit!I’mveryhungry.Picture6Ohmy!It’sacat.I’mveryhungry,too.重新编排内容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重点突出目标语,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旧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横向和纵向的思维能力。同时,在保证故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进行留白处理,将Picture4和Picture6设计为开放性问题,留给学生发挥想象力,开放思维的空间,大胆去推理和创新。2、创编结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尾处:出示老鼠们打开盒子后不同表情的两幅图,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它们为什么有不同的表情。T:Canyoufindthedifference?What’sinthebox?小组创演TeamperformanceT:Oh,yes!That’sfunny.Yousee,thinkingandimaginecanmakethestorymuchmoreinteresting.It’syourtimetoact.YoumustimagineanduseEnglish.对于所给的故事材料,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学生对所给的语言材料进行文本或情境的补充,而老师将故事的结尾设计成开放性的结局,让学生展开想象创编结局,填补的“不确定性”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小组合作创演故事,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亲身体验并参与其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教研组漆兴洪老师六下Unit2LastweekendStorytime一课为例,他在高年级故事教学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板书思维导图如下:Zoom’sBusyWeekendSaturdaySundaymorningafternoonmorningafternoon学生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中一步一步和老师一起共同完成这个板书,也就是思维导图。它直观地将Story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点呈现出来,教师提问时,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思维导图抢答和补充;或是在小组内依照思维导图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其他学生回答等。在最后的环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课文,既可以复述全文,也可以复述片段,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复述,达到了分层教学。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思维导图对他们的理解能力,慨括、分析和整理能力以及记忆、复述能力都有帮助,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英语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意识的素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深入挖掘出故事中创造性思维的因素,起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