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系的重要性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不可以替代。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社会上经常流传这么一句话:“”,意思是说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天的教育,但因为周六周日在家,家长没有约束好管教好,放任自流,加上又接触了社会,受到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结果把天在学校的教育白白浪费了,一切又得从零开始了。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需要与家长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促进家长更主动地参与教育,共同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DDDDDDDDDDDDDDD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双方良好的合作、互动又可以更好地开发这一教育资源。第一,双方良好的关系可以增进师、长对学生的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很少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而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生活,教师就不可能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真正全面的了解,也就难以有的放失地实施教育目标。反之,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长,都是望子成龙的,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也会产生诸多教育的疏漏。有的学生对家长报喜不报忧,在学习成绩、守纪情况等方面说谎、迷恋手机等网络游戏家长也不了解,等家长知道情况时,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只有教师和家长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第二,双方良好的关系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庭与学校都担负着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任。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另一社会活动。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处于基石的地位是教育内容最广泛的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学校的层次越高,往往就越是如此。第三,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会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态度。研究表明,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往往影响学生接受教师的程度。家长和教师关系不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批评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指责教师的知识上的缺陷或教学中的漏洞,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尊敬,甚至抵触和反抗,就会大大降低教师教育中的有效性。二、积极克服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第一,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教师与家长双方都缺乏对彼此关系的正确认识。这种不正确的认识有来自家长的,也有来自教师的。首先是家长中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不关心子女教育。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忙自己的事情,有的家长不关心子女的教育,不配合教师的工作,甚至拒绝与教师沟通。()认为教师决定孩子的一切。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好坏学校要负责,家庭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家长虽然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心切,但往往把子女学习的成败完全归因于教师的责任。()缺乏沟通,担心孩子在学校的处境。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教师的手中,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担心教师会对自己的孩子打击报复。()对教师不信任,甚至在与教师交往时感到紧张和恐惧。第二、教师与家长因角色差异而引起的矛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公务关系,而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是亲子关系。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处理上,一般地,教师是按原则办事,理智重于感情,而家长多是感情重于理智,有时教师与家长对同一个问题由于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尽相同。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家长关心的则是他自己的孩子。教师强调普遍性,而家长则强调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做的是横向比较。而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做纵向的比较。家长认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