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脚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二、名词解释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髙(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3•发育:发育是个体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三)简答题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⑧成人期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髙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第二章胎儿期(二)名词解释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三)简答题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10.立直反射: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1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三)简答题原始反射发育顺序(看课本14个)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页脚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髙爬的发育。5.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一半前倾一扶腰坐一拱背坐一直腰坐一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6.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立位的姿势运动发育是由原始反射的阳性支持开始,立位平衡反应出现后,便出现了独站与步行,体现了由反射到随意运动和连续不断发育的特点。可以分为如下lO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f不能支持体重f短暂支持体重f足尖支持体重f立位跳跃f扶站f抓站f独站f牵手走f独走。7.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①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②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③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④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⑤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⑥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⑦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⑧站立位的膝过伸展。8.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的规律。(1)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2)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4)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5)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6)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第四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