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军事体育教育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现代高校军事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军事体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军事体育教育对培养未来国家合格的建设人才,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军事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军事体育教育,绝非是单纯的军事教育或单纯的体育教育,军事体育一旦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更多地带有了意识、品质、精神层面上的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除了掌握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之外,爱国情怀、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必须要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体育无疑担负起了达到和完成上述教育目标的重要使命。磨练其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锻炼和增强健壮的体魄;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使之乐于奉献,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奋发向上;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更为其能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大学军事体育教育面临的困难(一)国防意识淡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跨越发展,中国已进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持续发展阶段。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繁荣,安定祥和、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和平环境下,国民整体的国防意识却在淡化。虽然,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纳入了军事体育教育,但许多高校教学管理者认为这只是一门无足轻重的课程,与学校学术地位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改善、学生未来就业的选择等方面并无多大联系。(二)高校军事体育教育制度不健全在现行的高校教育课程设置中,虽安排有一定学时的军事课,但高校除能按国家相关法规组织学生军训及为数不多的军事理论课外,没有一种长期、系统的全面培养学生国防意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和现代军事思想基础教育的体制。当然,普通高等教育有别于军事院校的专业教育,但在中国军事体育教育体系中缺乏健全体制、缺乏科学指导思想现象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高校现行的军事课大纲,主要是以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两大部分为主,开学2~3周例行公事的军训,实际上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只是把军训作为一种单纯的培养组织纪律性的形式,并没有上升到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培养一定的军事素质这样一种高度上去认识。简单的队形队列,单调的稍息立正,非常枯燥乏味,这种枯燥乏味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但作为军事体育应该是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的,绝非就是队形队列。对于这种简单枯燥的训练内容,作为处在求知欲最强阶段的大学生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不但没有培养起学生对军事体育的学习热情,反而淡化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军事体育教育思想严重滞后中国高校军事体育教育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最终折射出的是在中国目前的高校军事体育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体系上的一种陈旧和落后缺乏对现代高校军事体育教育规律、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的学术研究和探索,缺乏军事体育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主动创新。三、强化高校军事体育教育的要求(一)强化军事体育意识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的国防意识的强弱有着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和一个国家青年一代的国防意识和体魄相联系的。要从传统的、滞后的军事教育模式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探索和创新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意识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依旧是一种主流的存在,问题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理念,把国防意识的培养和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相统一。简单的说教和教学形式难以适应现代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需要。(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2001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应据此规定建立健全相应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