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数乘小数的验算蒋应坤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的验算(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选乘法的计算。(2)能利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的方法,对乘法进行验算,以便提高计算能力。(3)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新知识的尝试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利用验算使计算更准确。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教师出示口算题1、口算下面各题。0.7×0.90.04×0.20.8×0.053.1×0.30.16×0.51.7×0.031.8×0.042.1×40.12×62、列竖式计算。7.3×4.21.28×0.73.6×0.15提问:小数乘小数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说出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教师可以完善学生的说法.二、新知探究1、教学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5。学生观察,说出主题图所表示的意思(1)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条件和要解决问题,分别是什么?(2)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把题目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3)学生根据分析,独立列式计算:56×1.3(4)教师提问:根据计算的结果,怎么判断计算是正确还是错误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1可以用计算器验算。2也可以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这里如果有孩子说到用除法进行验算时,教师应该肯定其方法的正确性,但是要说明一下,我们现在的能力有限,还不会计算小数除法,所以就选择交换因数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学生独立验算,教师提问:在进行验算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1)算的时候不能抄前面的结果,一定要自己算.(2)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不要抄错数字……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页的“做一做”。学生判断后,要提问学生错在哪里,如何订正。三、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0.47×0.3247×1.0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完成教科书第9页练习一的第10题。(1)学生先计算,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左右两组的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2.4×3=7.21.2×0.4=0.48积比第一个因数大积比第一个因数小(2)观察:为什么左边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右边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小?学生发现:左边的第二个因数都比1大,乘出的积就比第一个因数大。右边的第二个因数都比1小,乘出的积就比第一个因数大。教师小结:当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小,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大。3、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要求学生说出积与因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教科书第9页练习一的第11、13、14题。附板书设计:小数乘小数的验算方法一: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乘一遍,看对不对。方法二:可以用计算器来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