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VIP免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_第1页
1/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_第2页
2/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汪淑霞730919【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课堂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对课堂提问这个环节,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概括为:一、问题设置要难易适中,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二、问题设置要突出重点,开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三、问题的设置要注重艺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四、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供同行商榷与探讨。【关键词】课堂提问发散点创造潜能教书育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课堂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呢?根据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做法,以供商榷。一、问题设置要难易适中,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样的问题往往过于简单和程式化。还有一些问题由于设置过难,学生无从下手,只好表示“沉默”,教师只好自问自答。也就失去提问的价值和本意。如何避免语文教学中的这种尴尬的现象呢?这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一些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领会作者表达的童趣,感受作者的亲切怀念”是本文的一个探究重点。这不仅仅是文章的主旨问题,也是作品的写作手法,把儿童心灵上感受到有趣的事写出来,文章主旨也流露在字里行间。因此,关键要看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是不是儿时“我”心中的趣事。我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让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归纳整理后,我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记忆中一些野草的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2.“我”为什么对美女蛇的故事津津乐道?3.“我”喜欢“我”的先生吗?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屋”吗?同学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究和讨论,都说出了自己不同的认知和观点。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对课文主动探究的兴趣,也使学生有独特的体验和理解,防止了表面肤浅的,甚至是随心所欲的发问和解读,真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避免了课堂上的“沉默”现状。二、问题设置要突出重点,开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一门学问,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以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不应该是平淡直白的,否则学生就提不起精神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创新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设计得新颖一点,巧妙一点,独到一点,就能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会认真钻研和感悟这篇文章最深层次的内涵。另外,独到的问题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中耳目一新,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思考上来。这种全新的、另辟蹊径的、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能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充满活力,在解决文本重点、难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进行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上哪些人具有“莲”的精神品质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这些发散性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纵向、横向的多维发展,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三、问题的设置要注重艺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