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源于思索 从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同事们就告诉我,现在的课堂和以往大不相同。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向 40 分钟要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了在高效课堂中的学习和摸索。什么是高效课堂?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和工作,我觉得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老师角度来看,作为老师首先要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加的过程。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通过这两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深感高效课堂是一种可变性和多样性并存的课堂,因而这种课堂应该是每一位老师不懈追求的课堂,更应是每一位老师仔细对待的课堂,容不得任何瑕疵。因此,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老师备课时,不仅要备好课本,更要备好学生,否则再好的课也上不出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多少》这一课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亲手操作等途径认识到比较大小多少是要用减法,通过直观的事物,总结出所学内容的规律,这看似把握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老师却忽略了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有限理解,最后总结出“比较大小多少,要用多(大)的减去与少(小)的相同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多(大)出的部分。”对于成年人来说,通过重复这句话,我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更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然而老师面对的是一群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老师总结的术语专业性很强,这无疑使原本略微清楚的思路重新变得混沌起来。还有些人认为,这样的语言学生不能接受,那我们可以编顺口溜,于是学生张口即来“比多少,大减小”,可是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呢?回答也是否定的。当老师提问时都知道说,可是真的操作时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应用,所以我认为只有学生自己总结出的,无论是否专业是否顺口,才是让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反之,假如老师总结的语言面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群体,我想效果肯定大不相同,而这句话很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