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济南的冬天教案济南的冬天教案班级:汉语文101班姓名:林苗学号:1020201125指导老师:李常春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本文生字词“温晴”、“响晴”、“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形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情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感,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法与学法教法:老师通过故事导入,课前检测法,讲授法,谈话法,讲解课大致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内容学法: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体会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分析讨论解决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等问题。教学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导入1969年的一天,日本许多知名人士齐聚一堂为日本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表示祝贺,这时一位瑞典大使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你知道吗?本来这次获奖的人不是你的,而是中国的一位作家,但是他现在不在了,而诺贝尔奖只能颁给健在的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中国的作家是谁吗?(老舍)那同学们对老舍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老师补充。这样可以检验学生资料收集情况)二、作者介绍1、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2、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共创作小说、戏剧、曲艺等作品百余种,共八百万字。3、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在这一部分中我会要求学生查字典“舍予”中的“予”是第几声,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和解决作者取这个字的原因是奉献的意思。在讲解作者生平是我要求学生按一下几点总结:①作家籍贯,原名,字号②对他的评价,所做贡献,获取的荣誉称号③代表作品。按照这种方法便于记忆背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三、新课导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老舍的一篇散文名叫《济南的冬天》。同学们,在你们印象里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白雪皑皑,寒冷,凛冽的北风)在北中国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冬天却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那到底那个神奇地方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四、检查生字词镶(xiāng)、发髻(jì)、着(zhuó)落、贮(zhù)蓄、济(jǐ)南、暖和(huo)、澄(chéng)清响晴:(形容天空)晴朗无云。响:非常。温晴:温暖晴朗。澄清:清亮,清澈。着落:(口语中有时说成着(zhao)落。)事情有了归宿,有了结果贮蓄:储存,积蓄。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五、初步感知课文(一)分小组朗读,各小组点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二)课文最后一段怎么写的是冬天的济南,而不是与标题一样明确: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结尾这样写有抒情赞美的作用。(三)、全班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找出文章中描写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的冬天——温晴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济南的冬天的。点拨:看看每段的内容,归纳段落大意。根据段落大意分层。明确:天气(1)山景(3-5)水色(6)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3、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