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平均数_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平均数丨浙教版,(2)《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实际操作、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1.播放视频(樱花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樱花园)是的,好看吗?(好看)那我们生活在这美丽的花乡,你有什么想说的?2.出示樱花园不卫生的图片。请同学们继续欣赏下面的图片,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应该怎么做?3.出示小手拉大手的条幅,已经活动(在路上)的视频。今天,我们要用“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行动来美化家园,而且用这行动带进我们的数学生活。4.收集的图片看!这就是我们班的行动成果,现在请你们帮忙分析相关数据,看看有什么数学问题、先看第一组的有关数据。【设计意图:我以“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引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再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二、引导探究,理解意义(一)学习平均分、平均数1.出示图片他们两人一共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集18个!看到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怎么分?(18÷2=9)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问题?(平均分)2.出示条形图下面,我们再看这个条形图从中你又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李雷收集12个,王伟收集16个,)有了这些数学信息,想想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不计算,你猜几个?(14个)3.(1)方法移多补少你是怎么想的?把李雷收集的16个分2个给王伟,这样李雷和王伟收集的个数就同样多了。这个方法真好,把多的补给少的部分,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在我们数学中也是一个好方法。(2)计算公式的方法。除了“移多补少”这种方法外,还有别的想法吗?(12+16)÷2=28÷2=14你能告诉大家12+16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李雷和王伟收集矿泉水瓶的总个数)也就是说表示2个小朋友收集的瓶子数量,我们称它为总数(板书)÷2表示什么?也就是把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2份,2表示总份数(板书)那求得的商14表示什么?这个数在数学里叫(平均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平均数(板书课题)4.那大家想想,我们今天学的平均数和之前学的平均分有什么不同吗?5..小结方法刚刚我们学习了两种方法求平均数,一种方法是移多补少,(指着黑板)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公式计算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真不错,通过“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我们不仅用行动美化家园,而且还学了新的数学知识,“平均数”下面,来点难度大的问题,看大家能不能解决,有信心吗?(二)动手操作,交流汇报1.出示课件(矿泉水瓶)条形图看这主题图中,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能否提“求平均数”的问题(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师:老师表扬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看看能不能根据刚才移多补少的方法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求平均数),同桌合作交流。2.展示作品完成的请举手,谁愿意上台给大家演示,并说明你是用什么解决?(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你想法是不是这样。)(认真倾听,是对同学的一种尊重,你们能不能做到?)3.平均数的意义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的想法是不是跟你的一样?通过移多补少后,他们收集的个数怎么样了?(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在这里我们就说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平均数13代表的是他们四个人平均收集的个数,反映了这个小组的总体情况。看这个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