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摘要:本文依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改应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实践教学中要增强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课的开展,体现培养环保人才的专业特色,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校的改革内容可供其他院校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改革参考。关键词:特色;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0-0054-02高等学校实施创新、实践为重点培养的素质教育以来,需要开创相应的教学方式。以前,高等教育偏重于在知识讲授、学生理解和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近年来,也有高校进行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层面的教学方法探索,但与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困难。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供了条件。如何处理好创新精神培养与科学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内部思维操作与外部实际操作、认知发展与情感体验、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等课题已倍受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的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微生物学还属于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本文是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探索一种注重于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总体提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本课程的建设。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技术要求较高的学科,做好实验及实践环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培养和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在以往的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只能做验证性实验,因为结果是已知的,故同学们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兴趣不高,也缺乏思考。如何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前沿进展一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体系的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根据几年的教学实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尝试,比如构建环境微生物实验课新体系等,而且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础实验和工程实习二个环节。1.改变原有的实验内容,按科研实践顺序重新安排实验内容和实验顺序,建立我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由于环境微生物学涵盖的实验内容丰富,环境微生物学和其他的课程存在交叉重叠,所以必须在实验内容上有所取舍。环境微生物学的基础操作占了重要地位,所以首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和保存,微生物的染色技术及显微观察实验(如美兰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细菌三程形态的观察及细菌、真菌和放红菌的观察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环境微生物生态学实验(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分布、类群、活性及其相互作用),环境微生物的监测方法与评价体系,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试验(环境样品总DNA提取技术),微生物法处理技术污染物。大的综合性试验能使学生用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解决应用微生物和环境间的一些问题,试验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科学前沿发展情况的了解,开拓视野。2.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环境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使学生养成使用所学知识关注和改善当今社会上各种环境问题的能力。通过酸雨、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重金属污染、能源危机等当今社会主要环境问题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专业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害微生物,如酸奶里有活性的微生物、发霉物中主要的微生物、校园人工湖的微生物生态及类群、教室和医院微生物中与致病性相关的群落等,将所学融入到日常生活,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二、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体现专业特色环境学科具有涵盖面广的特点,其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微生物学》的教科书涵盖了环境此资料由网络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