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团的若干看法摘要:大学生社团是指共青团、学生会之外,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履行社团组织审批登记手续成立的,并在学校有关部门或老师的指导下,按照章程自行开展活动的学生民间组织。社团是大学生在志趣相投的基础上自愿组成的,能代表和反映广大会员意愿和利益的社会团体。它既是同学们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为丰富大学生活,为将来走进社会打好基础的前沿阵地。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第二课堂的拓展,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理应受到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是共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阵地,同时也是大学生服务社会、提高自身能力的实践平台。它在大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发挥、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在他们中传播先进文化,培养创新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也起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相得益彰。学生社团发展与构建和谐校园有着紧密的联系。一、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能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学生社团覆盖面广,是共建和谐校园的好帮手。要想在学生生活中深入地建设和谐校园,就一定要注重管理学生社团的运作。在各个高校里,有大大小小社团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几乎涉及到学生兴趣爱好的各个方面。因此,把学生社团管理好了,对和谐校园建设有着积极意义。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加入的组织,处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具有媒介功能、服务功能。它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中间层次和衔接点,可以发挥其双向服务作用。通过经常性活动进行社团内部成员、社团与社团之间、学校与社团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沟通,达到协调学校、老师与学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实现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达到自我教育。同时学生社团在学校的指导下,承担部门一定的监督、服务功能,弥补了学校功能和工作人员的不足,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完善。学生社团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通过自行组织、自我操作、自我创作、自我娱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密切和发展大学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通过共同参与,可以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和谐教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形成。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在和谐的活动中,感受到无意识非主动的和谐教育的实际效果,领悟到和谐的作用,那么就容易自觉地融入到学校实施的和谐教育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去。二、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社团活动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大学生带来了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较适合大学生的特点,在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目前部分学生在校园内缺乏幸福感。一些大学生在经济状况、学习问题、就业前途、人际关系以及恋爱等方面遇到困难,感到缺少幸福。学生社团的活跃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社团的活动宗旨是共同爱好者的自愿集合,这种集合提供了共同话题、共同设计制作、共同实验、共同表演的场所和机会,产生“物以类聚”的幸福。学生社团同时为学生的技能展示创造条件,在展示中获得优越感和成功感,同样能提高大学生幸福感。学生社团活动用一种让参加活动的人融入到活动氛围中,能够乐于接受的方式交流沟通,同时,用公认的活动纪律规定约束每个成员的言行。这样,自主、平等、自愿的社团活动为大学生之间营造了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尊重的和谐人际关系氛围,从而油然而起产生一种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可见,蕴含情感、思想、兴趣、文化理念的活动会有力地推进和谐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