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广西桂平寻旺乡南津中心小学陈春梅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1)学会本课的18个生字、词。(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2)能朗读课文任务分析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教学过程(一)知识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提供记忆策略: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4)运用生字、词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学生自己造句。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二)巩固与检测1.测评第一、二、三题,比较区别形近字。2.根据课后第四题,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读“抱”“扔”“摘”“扛”;3.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4.学生做习题,校对。第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1)能流畅朗读课文。(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任务分析(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二)开始新授课教学(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2.课件呈现“小猴子下山”,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二)巩固与检测完成测评75页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