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防教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摘要]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上具有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国防教育教学模式,对形成全面、系统、完整的国防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素质教育;国防教育;大学生;军训[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0-0085-01国防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防教育在高校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如何提高军训效果,围绕军训开展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的重要问题。一、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能够通过短时间的集中化训练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具有教育效果好、学习兴趣高、易于被学生接受等优点,因此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坚毅品质,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国防教育对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有促进作用。通过军训中对组织纪律性的强制要求,使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大学,摆正心态,为大学生活的开始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大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国防教育对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学生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国防教育目前已成为各高校的必修内容,尤其是军训更是以法律的形式成为对在校大学生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统计发现,七成的学生对军训满意,两成的学生认为一般;五成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学生认为军训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改进;三成的学生认为军训的强度还可以再提高。由此可见,军训效果总体较为理想,对学生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军训不太满意,可能是这部分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对政治关注度不高、对一些社会现象难以明辨是非。究其原因:(1)高校国防教育的机制不健全,国防教育的资源较少;(2)国防教育的配套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學习兴趣;(3)缺乏实践机会,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教育。(一)高校国防教育机制不健全目前,各高校的国防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的集中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没有形成一个长效机制。通过军训,大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意志品质的锻炼上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军训结束以后,由于没有长效机制,成效会逐渐淡化,学生在军训中所磨砺的意志难以得到环境的巩固而很容易丧失。(二)国防教育配套教学形式单一当前国防教育的配套教学主要还是以课堂的形式进行,除《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学习外,几乎没有其他形式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课程内容也缺乏更新,这无疑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为:(1)高校缺乏对国防教育的足够重视,教学资源配置稀缺;(2)高校缺乏专业的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从事教学创新研究的较少;(3)高校与军队未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教育资源未得到合理整合,大学军训尚未被列入国家的预备役训练管理体系。三、关于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几点建议(一)加大对国防教育的重视力度,提高资源配备水平师资队伍的配置:(1)为在校教师提供进修、交流等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教师;(3)邀请军队教研室的教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师,定期为学生教学。教学资源的配置:(1)完善课程体系,从不同方面对国防教育进行解读,如《形势政策》《国家安全法》等,课程的开设要贯穿大学学习的始终;(2)丰富教学资源,开设不同专业性质的国防教育类选修课,如《孙子兵法》《世界先进武器研究》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