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新春祝福说说中国传统“福”文化篇一:中国传统“福”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福”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汉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历史也非常悠久,在世界文字、语言艺术中独树一帜,汉字从产生到现在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中国传统的汉字文化蕴含了各种不同的寓意,就拿“福”字来说,“福”乃“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求福”、“纳福”、“惜福”、“祝福”又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概括和代表。所谓的“福”,在过去是指“福气”、“福运”,而现在人们所理解的是“幸福”。但无论是过去的理解还是现在的解释,都代表了人们期盼福气到来的共同愿望,所以逐渐在民间形成了贴“福”字的习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的“福”字,有的人们将“福”字倒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在中国的福字中,有一个“福”字最受敬仰,她拥有“天赐鸿运,皇家之宝”的高贵身份,她就是康熙大帝御笔之作的“天下第一福”,不仅成为了“福”文化代表,更是“福”文化的一座里程碑。孝庄太后美其名曰“福之本源”,亲命将其刻为石碑供奉在佛阁,成为皇家之宝,民间则,称其为“五福之本,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新中国成立后,康熙御笔之“福”字碑又重昭天日,周恩来总理称其为“天下第一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进行修缮,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众多海外名流纷纷慕名前来求“福”,外国访华元首也纷纷前来景仰“天下第一福”。“福”字碑的碑拓也成为国礼之一,赠与海内外贵宾,中华福音从此洒向海内外。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另外,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里,剪纸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而“福“字寓意丰富美好,所以“福”字剪纸也应用甚多。北京剪纸艺术家刘韧的剪纸屋专用形象标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标志以象形的“福”字作为主体,“福”字中的“示”字旁是小鸟落在大树上,小鸟象征着吉祥,大树象征着生命的根和永恒;“福”字的右边被设计成中国传统的“阿福”形象,象征着对幸福的祈祷和祝愿,十分惹人喜爱。四川民间剪纸艺术家袁成祥剪的“福”字图,精致绝伦,整张“福“字呈镂空圆形,外层有6只蝴蝶围绕着中间的“福”字飞舞,蝴蝶外还倒挂着6只蝙蝠,蝴蝶、蝙蝠都有一个“福”字谐音。另外还有其他窗花中的福字,如“牡丹捧福”、“金鱼多福”、“有凤呈福”等等,都非常具有艺术性。这些传统的窗花剪纸经过精加工后完全可以运用到装饰设计中来,把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装设设计相结合,更好地来表达传统“福”文化的内涵。除了写在纸上、剪于纸间的“福”字外,一些建筑物上的“福”字也往往被向往福的人们做了艺术化的处理。旧时北方有的有钱人家在影壁上书刻大型福字时,将其偏旁“示”变形成狗头,名叫“狗头福”,以取狗、勾谐音,寓意把福勾到家里。浙江绍兴一带民房,尤其是农村的住家,旧时人们特别喜欢在两侧山墙上角写上大大的“福”字,白墙黑字,远远望去格外醒目。有的则把整个山墙用烟煤拌和胶水涂成黑色,留出白色“福”字,显得更为突出。这种地地道道的民间风情,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写在墙上的“福”字,字形往往生动多变,十分有趣。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当今“福”字的美好寓意也在当今社会各种形式中有所融入。例如2020年11月11日时,北京奥组委发布了由五个拟人化娃娃形象组成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福娃”最初的思想火花,来自于对中国传统观念中“五行”、“五福”以及对应的现代奥运“五环”,并代表着五大洲的和谐世界。于是韩美林先生的九人设计小组灵光一闪,便有了这样一组人与动物,人与五行结合的设计理念。用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