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采用的教材是由济南出版社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本次说课流程如下: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和学法,四、教学设计理念,五、教具和课时安排,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评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综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大纲教学还是新课标教学都要求教授的内容。在前面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点和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注意植物呼吸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并能指导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2、学会探究呼吸作用的方法;3、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演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3、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2、以肯定和鼓励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1、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2、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现象,根据讨论结果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通过学生讨论农业生产上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呼吸作用的应用。1、由表象呼吸的过渡到概念和实质;2、学会探究呼吸作用的方法难点突破: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学生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促使学生由现象认识上升为实质认识。二、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视教学的达成度要以学生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论教学的时效性也应以学生为主要的验证尺码。如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范围和性情趋向,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而变得徒劳,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准确、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和必要过程。1、知识基础:作为刚刚跨入初中的初一的学生,在小学只是通过实例,了解到少许的植物的呼吸现象,前期的知识储备有限。2、能力定位:观察力可以,但是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3、性情特点:性情趋向活泼、热情、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尤其对实验非常感兴趣。针对以上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学,学生探究并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然后教师点拨,共同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三、教法和学法新课标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因此本人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1、情境激趣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秘。2、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3、概括归纳法:对零散知识的归纳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的应用。4、探究实验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让教学更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交流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概括归纳法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引导,设问,使学生不断处于思维活跃状态,积极贯彻“教为主导,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