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缺失现状分析与对策江苏泰州市医药高新区科教局教研室李增道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长期以来,数学阅读一直是被师生们忽视。但实际上,数学课也离不开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一、失衡:分析当前“数学阅读教学”缺失现状【缺失现象1】:阅读教学被遗忘的学习材料。有的家长常跟老师说,孩子做计算题还行,就是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目孩子自己解答不出时,只要我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半截时,孩子就会叫道:“哦,我会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出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上,数学课堂教学不需要花时间去进行阅读,课本已经被课堂遗忘的学习材料。【缺失现象2】:阅读教学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在笔者所观察到的仅有几次数学阅读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看”上,由此带来的是学生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读不出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二、追问:探究“数学阅读教学缺失”的深层原因新课程的实施,让广大教师投身课堂研究,各种优质课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互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但很多听过或上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如何处理教科书,当一气呵成的多媒体情境把整堂课贯穿下来之后,数学教科书就成了课堂中的摆设。阅读乍一看像是语文课中的专用名词,一提到阅读,人们联想到的通常是语文教学中的读文学名著,品美文妙句。对于数学,有人错误的认为:在一节数学课里只有40分钟,如果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花费了时间,倒不如让学生做些练习,这样比较实惠。课堂教学中人们更多重视的还是数式的演绎和变换。无论是评优课还是竞赛课及平时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之后进行总结、布置课下作业,课本沦落为习题集。教师对课本的关注降低了,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数学书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练习本。三、反思:数学阅读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价值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人类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数学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它能锻炼人的思维,数学课离不开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特别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学生由图到意再到题,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很难理解题意。现在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究其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弱,加之“解决问题”都是由生活实际加工而成的,它既保留了一些生活用语,又添加了一些数学术语,有时还会有一些干扰因素(答案不唯一、多余条件等),容易造成解题的失败。在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阅读的同时,数学课程改革也要重视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数感的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积累都离不开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以及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讲练”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读、讲、练”的教学流程,要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真正体现数学阅读对学生学习的价值。四、对策:数学阅读教学的路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好奇心是问题意识和探究问题的成功前提,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数学学习内容的精练性、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宜采用阅读小说的方法来简单地浏览课本,要避免学生无目的地“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式的阅读现象。要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揭示阅读中的思维过程,精心设计阅读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