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4课《古诗两首》“比照阅读”策略灌云县实验小学董霞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苏轼,杨万里写的都是杭州西湖的景色;诗题都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两首诗都为7言;两首诗都是情于境中,融情于景。而不同的是两首诗前者写的是西湖雨季的景色,后者写的是晴天的西湖,前者写了云,山,雨,风,楼,水,景色多且变化快,突出了动态美,后者只写了荷叶,荷花,突出了色彩之美。鉴于此异同之处,对照学习时观看的视频,我认为本文教学时的策略应该选择“比照阅读”具体的做法如下:活动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意。1、自主阅读两首诗,读通读顺诗句,读出诗的节奏,美感。熟读后争取背诵。2、与小组的其他同学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理解的词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集体展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活动二:情景交融,比照“景”“情”,深化理解。1、采用“景”“情”比照的方式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①出示要求:比照学习一:A、读一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说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色?B、苏轼写诗时的心境如何,你是怎么看出的呢?C、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②学生自主学习。③小组交流。④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1、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①出示要求: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学习第二首诗。比照学习二:A、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色?B、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如何,你是怎么看出的呢?C、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②小组合作学习。③小组交流。④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活动三:两首诗比照学习,深化理解。1、出示要求:对比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思考:①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②两首诗有哪些不同之处?2、小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完成阅读。3、全班交流展示。教师小结:《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大自然的变化多么迅速,而诗人的用笔又是多么的神奇,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动态之美,四句诗短小富有音乐美,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诗句突出西湖的静态之美,色彩之美。两首诗所写内容相同,但是写作的方法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但都让人难忘,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