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总结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研结题报告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向五只黑熊泼洒硫酸,致使黑熊严重烧伤。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生物技术系学生马加爵与同学玩牌时发生摩擦,因无法忍受同学的指责,将四名同学杀害后潜逃。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大学阶段是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大学生们富有理性、敏感、激情,更富有创造性、挑战性,但是作为一个心理未发育成熟的特殊社会群体,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就业、经济和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各种不稳定的心理反应。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第1页共5页是什么造成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的呢。究其原因,无非可以分为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因素。1、社会因素。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必然要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大学生正学习并接受着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另一方面,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元文化冲击,网络信息诱惑及其它社会负面因素,大学生往往缺乏辩证分析,冷静处理,坚决排斥的能力与意志。许多通过网络等媒体传播的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书籍与色情暴力影视已经对现代大学生造成很大影响。并且在滚滚经济大潮中,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上部分人在道德和精神方面发生了种种病变。例如大学生扶起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讹诈医药费,大学生在公交车上被老人逼迫让座等事件,无一不在冲击着大学生本善的道德观,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将大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改变,逐渐令其变得冷漠自私。2、学校教育因素。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并且大学中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倾诉。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朋友,会产生孤独感。此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第2页共5页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