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研究摘要:树立大国防教育观,把握时代节奏,创新民族精神,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研究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国防教育;民族精神;研究何为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何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它集中表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棘特性格和风貌。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而国防意识,则是国防需要与之相适应而倡导和产生的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行为观念。它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在政治上可转化为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军事上可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转化为生产力。国防意识的强弱,历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主要标志。国防观念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极力宣扬”大国防”观念,动员全民投入和关切国防事业。开展国防教育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兴盛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则是一个国家成长发展的栋梁,往往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本上,所以民族精神是各国特有的文化意识的结晶,有中国民族精神,美国民族精神,英国民族精神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千百年来,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而整个民族精神的核心无疑是爱国主义。明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屈原、文天祥、郑成功、杨靖宇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些都是爱国的斗士,也是鲁迅先生口中所说的“民族的脊梁”,也正是这些老一辈的先烈留下的可歌可泣的事迹,配合我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结晶成了现在的中华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也正是这种爱国精神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决,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同时,作为一个曾经饱受侮辱、国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忘国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民族精神应该是当代青年首当其冲的作为武装自己、保卫国家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一个部分!当代大学生无疑是当代青年中的先进群体,他们的精神面貌直接代表整个青年一代,他们的思想意识同样影响着青年一代,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看法、言论、行动等都会引起反响,尤其是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有知识、有见解、有想法的大学生无疑更是将这种影响扩展到极限,所以,引导他们科学的塑造民族精神,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及任务,而在众多的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中,最有效的方式则是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就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安全和尊严。同时,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国防意识、以及国家防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两者相辅相成、此资料由网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