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10个生字,观察识记“倦、购、绩”等字。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励志、嫉妒、陈列、临摹”等词及名言“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品质,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并有感情地朗读。3、尝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抓住课文关键词语的方法,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二大段的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初步感知文章过渡自然和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难点: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教学过程:前置性学习:课前思考:徐悲鸿下定决心后又是用哪些“事实”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中国人的?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们还记得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徐悲鸿立下志愿,为中国人争气)(板书:受辱励志)让我们再来齐读课文1-3小节。二、学习第二段,感受徐悲鸿的勤奋。话题讨论:徐悲鸿下定决心后又是用哪些“事实”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中国人的?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5、6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预设要点:(出示句子图片)“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板书:奋发努力)。(1)这是一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瞧,徐悲鸿擅长画马,以马明志,用奔马来比喻徐悲鸿的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2)如果说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是为了自己的画画事业,而今天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口气,证明中国人是有能力的,有实力的。)徐悲鸿(出示回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过渡: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他的奋发努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5、6小节?★当学生回答出“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时,追问:(出示句子图片)(1)什么是临摹?(点课件)什么是潜心?潜心临摹是指什么?(板书:潜心临摹)(2)你从哪些语句感受他的潜心临摹?(“每逢……就……、常常、一整天”等)(点课件)说话训练: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_____时,徐悲鸿还是进馆去临摹。_____时,徐悲鸿仍旧进馆去临摹。2、徐悲鸿为何如此勤奋的学习画画?(出示回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时,(出示第6节)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板书:生活清苦)追问:(1)什么叫清苦?(点课件)(2)你从哪里看出徐悲鸿生活清苦?(点课件)(3)写徐悲鸿生活清苦和他励志学画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宁愿……也要……”的句式来说一下吗?3、是什么支撑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学生再一次读(出示回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4、学生有感情地读第六节5、边读边思考:4-6小节在结构有什么特点?(点课件)(总分结构)齐读4-6节感受一下徐悲鸿奋发努力的精神。三、研读第三段,领悟外国人的变化。1、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出示第7、8节)齐读。(1)指名回答(板书:轰动画界)(2)(点出课件“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夫”是什么意思?(时间、精力)“有心人”是指谁?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下了哪些功夫?难怪徐悲鸿的油画轰动了画界。2、外国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外国学生一开始是怎样的态度?(1)(出示语段)从神情、动作、语言进行对比。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