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案简阳市简城第三小学罗凌云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8册第126页——128页。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四、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五、教学准备:把学生分成人数不等的几个组(每3人一组,每4人一组,每5人一组),组内编号。六、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1.猜谜语2.玩手指游戏3.画手(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引出平均数,体验平均数的产生。(1)收集、展示统计结果。(2)交流统计结果,发现不公平。(3)通过比较,引出三种比较方法。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1)揭示“移多补少”与平均数的意义。(2)理解平均数与这组数的关系。(3)探索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4)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体现画手游戏的公平。三、尝试解题,自主归纳1、出示例2“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抗震救灾。根据某企业职工一周内捐款统计图,求这家企业职工一周内平均每天的捐款数。(1)估一估:这一周内平均每天的捐款数大约是多少万元?(2)算一算:这一周内平均每天的捐款数是多少万元?(3)交流反馈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1、体重课件出示题(小明班上五位同学体重分别是36千克、30千克、38千克、34千克、37千克。①估计一下,下面哪个数最有可能是他们的平均体重。(30千克35千克38千克)②算出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③讨论:除了用平均体重,还可以用什么数据来代表全组的体重?2、游泳1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游泳,不会有危险?为什么?(1)课件出示(2)交流反馈五、谈收获六、灵活的题(算得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