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临邑农机局孟宪雷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保有量连年增加,做为唯一依法管理农业机械的农机部门工作量不断增加。而农机管理资源匮乏和所运行的管理模式落后于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构成的管理服务体系。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与基层群众接触紧密的先天优势,是农机管理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社会化服务,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利用各地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和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等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二、当前基层农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原县属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并后完全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任行政干部,或抽调到其它业务部门去,或与其他业务并行办理,农机管理职能难以履行。而村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有名无实,大部分已不存在。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薄弱,人员外流严重,人老体弱者从事农机服务已力不从心,而且对新技术、新农机也了解不多。2、管理服务人员有减无增、素质不高乡镇农机人员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绝大部分乡镇农机人员是从70年代中期进站工作的,新添加的人员第1页共15页很少。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索质不一,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知识不能更新,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工作。乡镇、村级农机服务队伍中,不少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产品跟踪服务等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3、缺乏政府扶持和政策保障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人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必然给工作带来困难,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三、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1、大力宣传,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农机化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创新农机化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在广泛宣传基础上,深入报道,专题报道。及时宣传各地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经验做法,结合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全部宣传力量和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手机信息、发送宣传单的形式,让广大农民充分知晓国家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重点宣传各地扶持、引导、规范和服务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服务方式,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2、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基层管理体系建设健全与否,关键是能否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是财力、物力方面,加大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办公场所的建设和完善,添置必要的农机服务办公设施;二是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抽调专业的人才管理农机业务,并积极参与县农机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活动,熟练掌握全县农机化的发展态势和方向。3、完善农机管理体制。(1)健全体制。乡(镇)一级由县农机局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派驻农机安全管理员,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第2页共15页(2)职权法定。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享有执法主体资格,县农机局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4、提高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