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高职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分析,强调了在高职大学生中实施养成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实施养成教育的对策和思路。关键词:高职院校养成教育不良行为习惯曾有媒体采访了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影响他们成功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多数获奖者都说到是小时候学校老师告诉自己不乱吃零食、饭前便后要洗手、手帕要叠整齐、做事要有条理……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前提,而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就叫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人的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教育。如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道德品质的养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通过系统完善的教育过程,使一个人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教育手段。如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和生存能力(生活能力)的养成。养成教育从孩提时期就应该抓起,到了大学时期也不应该放松。在高等教育中抓好养成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高校形成优良的学分、校风,而且能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民主和谐。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然而,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同于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工作者应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1.自由散漫,缺乏自律性和诚信意识。在高职院校,不少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缺乏自律意识,穿拖鞋上课,在公共场合吸烟,见老师长辈不打招呼,无视公共秩序,不排队、抢占电梯,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男女同学搂搂抱抱,经常跟老师、同学说谎,考试作弊,缺乏诚信意识。2.不求上进,缺少学习的动力。很多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是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既没有本科要考英语四级的需求,更没有考研的压力,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毫无打算,学习缺少动力,生活缺少目标,整日浑浑噩噩,不是在网络中虚度,就是在宿舍里酣睡,不是在歌厅里鬼混,就是在校园里恋爱……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少高职学生在家是独生子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斤斤计较,缺乏与人友好相处的积极性和助人为乐的意识,不关心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团队合作精神。4.破坏公共资源,缺少社会责任感。有些高职学生在教室的门窗乱刻乱画、在公共图书上乱写乱画、让宿舍楼道灯日夜长明。更有甚者,毕业生在毕业离校时把宿舍的东西乱砸一通,甚至把公共物品丢到楼下。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自身责任感的缺失,对社会义务和责任存在一种淡漠态度,等等。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原因分析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又有学校、家庭的因素。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社会上重经济、讲效益、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也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朝着世俗化、功利化的方向发展,人文精神失落,公德意识淡化。再加之当前的大学生都是“80”后与“90后”,是改革开放后直接享受成果的一代,是幸福的一代,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人溺爱和迁就,往往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缺乏关心他人,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些学生自由散漫,无视社会公德和校纪校规,缺乏社会责任感。还有学生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为人生信条,自私,冷漠,我行我素,认为公德观念过时了,不愿受社会规范和公德观念的束缚,也不遵守学校的各种文明公约。此外,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学校、家庭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学习成绩上,对他们的养成教育与道德教育关注甚少。甚至不少家长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都无所谓。所以当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养成教育和道德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