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对移动互联时代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最后指出移动互联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应对之策。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6-0062-0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新时代,伴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迅猛发展,各类互联社交媒介已成为影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移动互联时代下,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建立新机制,施行新方法,是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要求。一、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1.信息获取碎片化。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各种移动终端App,形成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伴随着泛娱乐化、网络亚文化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信息获取渠道的变化使大学生缺少对社会历史的全面、正确认知,受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影响严重;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在习惯了网络化、碎片化阅读之后,其必定热衷于“快餐式”的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的内容传播形态。2.自我表达多样化。移动互联时代下,网络的零门槛和开放性让大学生可以轻松通过网络来表达利益诉求或情感宣泄。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带着一定的宣泄态度参与政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带来了消极、激进等负面思想的关注和传播。另一方面,大学生也会通过理性分析、现实验证等方式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判断和评估。3.话语体系去中心化。在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信息获取碎片化、交往方式信息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等特点将不可避免地使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更加注重自我的话语表达现象。同时,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对现实利益相关问题最为关注,导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致部分大学生呈现出极强的非道德化趋向。二、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1.信息海量传播带来的信息多元化,冲击着教育理念。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每天都能收到大量信息,且这些信息五花八门、优劣各异。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信息分辨能力,容易导致其对信息好坏做不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想顺利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就必须结合时代发展将教学内容与之相融合,同时也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2.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带来话语权的削弱,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方式认可度不高。在移动互联时代,学生与教师、学校一样拥有平等接收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权利,传统媒介时代一方独大的、单向的信息中心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多中心、网状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大学生本身掌握着更大的优势,对网络语言的熟练运用,对同学生活和热点的了解,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更贴合学生心理等,使得学生中的意见领袖有较强的话语权。一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缺少相应的应对之策,就会导致其面临着话语权缺失和认可度下降的危机。3.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更新带来教育方式的不适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移动互联时代,视频、音频带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是非常大的,这让学生更喜欢媒体传播技术所提供的信息。由于对新兴媒体的运行机制不了解、话语表达不适应、技术运用不熟练等,导致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主导性缺失、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教育者感到“能力恐慌”和无法掌控局势的无力感。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者只有及时调整心态、创新方法理念、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进而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三、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机遇1.丰富了教育资源。移动互联网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信息资源,这不但对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有效激发,还使原有的教育内容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更好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