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学生社团的社员培养工作摘要在社团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归根结底是人的作用,因此我们社团工作者都应注重对社员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走近社员,了解社员之所需,并根据社员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并要不断创新社员培养模式。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员培养学生社团既是同学们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走进社会打好基础的前沿阵地。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学生社团面临社员的信任危机,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学生社团文化氛围处于一个相对低迷时期。如不对其加以改革,学生社团的工作将会遇到很大的挫折。那么学生社团又应该如何开展对社员的培养工作,才能让社团真正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拓展,正确引导社员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让社团持续健康的发展呢?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社团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归根结底是人的作用。而我们许多学生社团,却忽视了人作为主体的作用,把社员放在了被动的客体的地位,抑制了社团发展。因此,我认为学生社团都应树立“人”的观念,注意社员的主体作用,具体建议如下:1.社团制度应当更加人性化在制定社团制度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制度的可行性,不少社团都是有制度,却并未实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制度的可行性,没有注意到制度的人性化,这样会使一些本可以实施的制度也无法正常实施,不仅会使社团执行力下降,同时也不利于对社员的管理。因此在社团制度制定时,应当考虑到社团的自身建制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使社团制度真正能够执行,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社团管理效率。2.明确社团性质,发挥自身优势现在的许多学生社团一味地趋从社会潮流,满足一部分社员的低级趣闻的需要,经常开展一些与社团性质不符的娱乐活动,而没有真正体现出自身的特色,不能真正吸引社员积极参与,锻炼社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使社员大量流失。学生社团是所有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团体,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应符合自己的特点,符合社员的审美情趣,应把社员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体现社员的主人翁地位。社团组织活动时,应当立足自己社团的性质,充分考虑社员的需求,多征求社员的建议,做到人人想参与,人人积极参与的效果,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以及社团活动应当起到的效果,在活动中真正锻炼社员,吸引社员,留住社员。二、走近社员,了解社员目前许多社团存在管理者不了解社员需要,不注重发挥社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导致社团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建议如下:1.保持管理人员与社员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这样能使管理者实时掌握社员合理的需求,并以此为根据及时调整社团工作重点,使社团工作真正做到立足社员需求,促进社员成长与发展;同时,这样做还能够让社员有归属感,增进社员对社团的感情,为社团留住人才。例如我们在举办活动时,管理者可以向社员征求意见,询问社员是否有好的创意,如若可行,就应采纳,或直接让该社员负责此次活动实施,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社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社团活动出谋划策,在活动中涌现出更多的创意和新意。2.充分考虑到社员的个性化需求目前许多社团都存在执行力不高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者对社员了解不够深入,在分配任务时不能够因人而异,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分配任务。我们的社员多为90后,打都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安排工作时,应尽量根据不同社员的性格特点,分配适合他们的工作,而不要“赶鸭子上架”,这样只会使社员产生反感情绪,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例如一个社员特别外向,喜欢与人沟通,定力较差,就不适宜让他从事编辑来共工作。三、创新社员培养模式目前社团培养社员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社长带部长,部长带社员。但这种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社长、部长在自己带人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个人偏爱喜好而只重用某几个人,使其他社员心中产生歪曲的想法:“下届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