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最新谁的红果多说课稿范文谁的红果多说课稿1一、说教材《谁的红果多》是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0以内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数的比较方法涵盖了前面三节课的内容:数数经验,通过找一个标准,方块模型来感知数的大小。利用计数器和数轴来强化对数的理解,最终达到抽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这部分内容尤为后续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教学内容按“情境+问题串”的方式展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思考、分享与提升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二、说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有时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思维也是由无序走向有序。好奇、好玩、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对直观、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从学生整体来看,求知欲望比较强思维较活跃,课堂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三、说教法分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老师或其他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遵循新课标和顺应孩子求知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纳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中体现认知规律“借助经验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的数的比较”步步递进的过程,通过多层次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进展数感。四、说学法分析小学阶段教育是人生进展的重要阶段,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开拓,知识的猎取,方法的掌握都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新课标指出好的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沟通汇报、分享中提升自己。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五、说过程分析教学应以学生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顺应孩子天性,所以本节课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提升”,努力打造轻松愉快、自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谐的课堂。(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利用猜数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同意告诉老师请把你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背对黑板,面对学生猜年龄。让学生提示一下老师,猜的大了还是小了。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让学生感悟到我们身边就有数学,就是在童话世界里也有数学。针对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幻想的心理,我创设了如下情景:老师带你们去参加森林进行的采红果竞赛,同意吗?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小猴和小熊却大吵了起来你们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原来,他们都说自己的红果多,到底谁的红果多呢?(课件出示)从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下面就请同学们当裁判,小猴和小熊谁的红果多呢?这就是我们静学习的主要内容——比较数的大小。这样设计既明确学习任务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接下来请小裁判们利用教具、学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沟通,用哪些方法能比较21和18的大小呢?把想到的方法先在组内沟通。在小徐合作学习中学会了倾听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发言,找到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然后汇报,学生找到的方法可能有:方法1:数数的方法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利用数数的基础和活动经验,顺着数,后数到的数必先数到的数大,可利用刻度尺比较和验证。方法2:找一个“标准数”比较。学生会以20为“标准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1比20答,10还不到20,所以21>18)方法3:小棒或方块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借助直观表象,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充分鼓舞学生用原有的经验去思考、去逐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