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成为焦点素材导读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的一组报道让人感动。她,叫侯朝茹,保定学院历史系毕业生。18年前,这个身着白色背心甚至连镜头都不敢面对的腼腆女孩儿,即将和其他14位同学一起,登上西行的列车,穿越“死亡之海”!他们不是去探险,更不是去旅游,而是带着自己的户口,决心一生扎根到祖国最偏远的县城!18年后,这个腼腆的女孩儿,早已成为讲台上铿锵有力的老师!18年来,保定学院——这所在全国并不算知名的大学,有百余名跟侯朝茹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带着青春的梦想,从家乡河北来到几千里之外的新疆且末县,站在了三尺讲台上。他们不是实习,也不是短暂的支教,而是永远地留下来,一站就是十几年。当我们面对孩子“长大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疑问时,他们的故事,是最好的答案!素材呈现一青春筑梦,无悔芳华2000年,我和我的伙伴们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到西部教书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的追求和梦想。坚守在三尺讲台,我觉得身上的责任一年比一年重,由最初懵懂的青春热血,慢慢地意识到了凡事不是仅仅靠青春期的冲动就可以,而是要靠内心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既然我们选择了去西部教书,那么我们就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最大的努力。我们从最初的15名同学发展到今天27个人的大团队,我一直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我们不是随便组合在一起的团队,而是有共同追求、共同心愿,做同一件事情的一群人,我们就是一家人。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年龄不是问题,我们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我们就是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种团队的力量与支撑,让我18年来在且末的生活中拥有了满满的幸福感。面临选择的时候,选择所爱的,爱你选择的,这一点我做到了。18年的教书经历,尤其是班主任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懂了那句话:“老师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不是吃饭的饭碗,而是我一生职业的追求,我有一万个理由爱上它。那一群群孩子,在他们年少懵懂、成长的时候,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有我的存在。我就是他们青春岁月成长的参与者、见证者、陪伴者,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在且末,在西部的日子里,我和我的伙伴,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我们一起青春筑梦,无悔芳华!素材呈现二荒漠演绎丰满人生新疆且末县,这个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小城,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的县,却仅仅有6万人口!在中国广阔的领土上,且末就是地图上的一个小红点儿!一心想当老师的侯朝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和她的同学们,一生的命运会因为这个万里之外的小城而改变!那是2000年的春天,且末县因为严重缺少中学教师,专门来到内地招聘。他们去了很多大学,却没有给孩子们招来老师!他们来到保定学院,也只是为了碰碰运气,没想到的是,保定学院竟有100余名优秀学生报名。本来计划招聘7—8名教师,最后竟把名额增加到了15名。河北的高校一批就有15名毕业生志愿到且末任教,这在且末的教育史上前所未有。最终,这15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郑重签订了赴新疆就业协议书。之前,这15个孩子都从未去过新疆,更没有听说过且末……2000年8月5日,在保定火车站的站台上,此起彼伏的道别声里,有人拥抱哭泣,有人强忍泪水。要离开了,才明白考验只是刚刚开始。他们从河北保定出发,要途经5个省区,历经5000多千米的路程。那一天,一向都很坚强的侯朝茹强忍着泪水,不让自己哭出来!因为她也不知道,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侯朝茹的父母也来为女儿送行,她笑着宽慰父母:“你们放心,我去那里是工作,当老师还有寒暑假,假期的时候,我会回来看你们!”列车整整走了两天一夜,从第一次看到沙漠的激动,到一路走去全是沙漠的凄凉,他们的心也从开始的豪情万丈,变得焦虑起来。从乌鲁木齐到且末,他们又坐了整整6个多小时的汽车。沙漠没有任何绿色,没有任何生机,当所有人都快陷入绝望时,他们看到了一块牌子:征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死亡”之海,只有荒凉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