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差异高校共青团组织提出要打造“一体两翼”(一体:团组织;两翼: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共青团工作新格局,以扩大团的青年基础,增强团的服务能力。学生会与学生社团两个组织有很多相同点,但是学生会与学生社团在诸多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必须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对两个组织科学分类指导,有效协调。两翼差异组织服务能力作为高校共青团战线“一体两翼”工作格局中的“两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其效益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如何有效利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资源,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间存在的差異从组织性质、组织生成、组织功能这三个方面看,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一)从组织的性质来看学生会作为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不仅有服务同学的责任,更有协助校方的义务,其特征可以用两个字作简要概括“桥梁”(纽带)。由于“桥梁”的特征,决定了学生会组织的“自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他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相结合的特征。而学生社团虽然也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查,但其更注重依据自身特点来发展,学生社团的最大特征可概括为以兴趣为基础的“志同道合”,并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基础上形成的“自治”特质。(二)从组织的生成来看1、组织生成的历史1919年6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和留日学生代表六十余人,在上海召开代表大会,宣告全国学联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成立后,全国学联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指导,从上世纪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全国学联及各地学生会都发挥着积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极的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学生社团是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逐渐发展壮大的,上世纪90年代至今是其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学生会与学生社团两个组织的生成历史来看,学生会的历史更为久远和厚重,学生社团的历史则相对年轻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组织生成的原动力学生会成立的原始动机就肩负有振兴祖国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较为沉重,其既是学生的一个群众性组织,也是学生的一个政治性组织。学生社团成立的原始动机则主要偏向某种兴趣和爱好,较为轻松和随意,其既是一个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也是一个学生的个人兴趣组织,成员加入的目的主要是丰富生活、完善自我,信奉的是“我存在、我快乐”,是学生注重完善自身、发展个性的体现。(三)从组织的活动方式来看1、活动的自主性学生会活动的导向性较强,自主性有限。学生会在服务同学、维护同学具体利益的同时,积极配合共青团的中心工作,在广大同学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生会的重大活动往往与某段时间内党政工作中心和团的工作重点相互响应,学生社团活动的自主性较大。社团往往是按照成员自身兴趣开展活动,并不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管理单位如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只是提出建议,并不给予具体指示。2、活动的“社会意义性”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在其他方面也存在差异,如从组织的运行机制来看,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兴趣为纽带的志同道合的群众性组织,其最大的性质特征是“自治性”,学生会组织“自治”与“他治”兼有的性质特点。从两个组织的运作规范,学生会的整体运作较为规范,虽然有时略显保守,但讲究稳中求进,学生社团的整体运作较为轻率自由,虽然有时陷入涣散状态,但也容易产生创新的火花。二、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对其成员的影响学生会的久远历史,它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内部系统成熟,这一特性造成学生会成员对组织本身的固有传统继承较多,开拓创新较少。学生会组织成立的原始动力——报效祖国,决定着学生会成员从来都不仅仅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而是从整个国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