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坚守德育本原 弘扬传统美德 VIP免费

坚守德育本原 弘扬传统美德 _第1页
1/4
坚守德育本原 弘扬传统美德 _第2页
2/4
坚守德育本原 弘扬传统美德 _第3页
3/4
坚守德育本原弘扬传统美德新课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当前德育,强化以生为本,张扬学生个性,倡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着眼于为了孩子的明天。孩子的明天到底需要什么呢?综合起来应该是三方面:一,生存的本领(应包含学生安生立命的诸多方面的能力,而绝非仅仅是会考出高分);二,生活的信念(学生活得充实、快乐,学得全面、自信);三,发展的愿景(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小立志,培养奋斗情怀,人生旅程中充满朝气)。对照三方面目标进行反思,的确,现在我们的孩子们思维活跃了,眼界开阔了,个性鲜活了,动手能力较以往(课改前)增强了。但我们明显感受到他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上存在严重缺陷,普遍表现为三方面:一,缺乏远大抱负和奋斗精神,学习内驱力不强,极易因受挫而一蹶不振;二,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感恩情怀和合作意识;三,对中华传统美德缺乏认识,不能认同,也就很难传承,例如一些东方优秀的家庭伦理、特别是孝道正在急速流失。基于此,我们就要坚决贯彻十七大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为了孩子的明天,使德育敢为先,真为先,真正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源。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德育工作,就要回到德育的本原目标——塑造健康向上的中国人这个点上,既要吸纳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手段,继续求新求变,更要重视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优秀的育人手段和方法。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我们从不缺乏好的理念(如新西兰20年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中国的孔子就已践行),缺的是对好理念的传承和坚守(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到此打住,另起炉灶);我们从不缺乏好的举措,缺的是对好举措的系统化、制度化和大力推广。这就造成当前德育新观念、新举措层出不穷,而德育实效却令人堪忧的局面。正因如此,特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五个老的德育问题进行研究。一、明确德育宗旨:德育不忘本,要坚守传承和弘扬民族美德的主阵地纵观世界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永远是教育的主旋律。新西兰作为英联邦国家,对本国的毛利文化的保护和坚守令人钦佩。韩国对儒家文化的全面继承更使其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散发出浓厚的东方底蕴,韩剧风靡全球其实缘于原汁原味的东方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和唤醒。这两个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就很好地解决了在坚守本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合他国先进文化的问题。反观我国的教育,反观新课改后我们的德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导致出现了一些“全盘西化”的征兆,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正因如此,党中央近几年才接连提出“八荣八耻”、“和谐社会20字公民准则”等倡导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小学德育要抓住这个契机,努力实现五个有机融合:将尊重学生,平等施教与规范教育,严格要求有机融合——尊重不等于放任;将强化自主,张扬个性与加强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机融合——团队和个人同步发展才能持续发展,激励学生从小立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将鼓励实践,倡导创新与勤奋学习,均衡发展有机融合——打好基础,全面合格才能保障实践与创新;将新潮的文明的西方行为规范训练与中国传统的经典的行为操守养成有机融合——要从弘扬民族习俗、行为操守出发守住我们的文化;将现代化的建筑、设施设备与民族风味的营造有机融合——学校文化建设要体现东方气韵。更重要的是在畅行自由、民主、平等、法制的今天我们也要教育孩子们学会“亲、信、义、孝、仁、忍”等等,使之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中国人。二、细化德育目标:养成教育要系统,要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培养一种习惯,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古至今,中国教育是非常注重养成教育的。但当前德育界有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过多地思考和构建理念,总想着标新立异。而对德育目标的系统化、具体化,对达成目标的措施的可操作性研究过少,包括养成教育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形式上的思想、流派越来越多,而可行的、见效的、能推广的方式方法却越来越少。这就难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坚守德育本原 弘扬传统美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