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既有以知识产权、低碳环保和社会责任标准为名义出现的贸易壁垒,也有以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贸易摩擦、多样化歧视进口产品政策为名义的保护措施,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不仅外贸摩擦频繁出现、出口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也受到较大影响。应采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重构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加快出口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相关应急机制等措施,更好地应对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推动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西方发达国家;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泛滥。在全球经济与贸易进入低增长的时期,发达国家国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且表现出对传统贸易保护框架的突破,覆盖和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动向、新的特点,严重制约着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开展。加强对西方发达国家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研判,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秩序,不仅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复苏乏力的困境也至关重要。一、西方发达国家新一轮贸易保护措施的表现(一)新型贸易保护措施。西方发达国家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首先体现在多种新型贸易保护措施上,这些措施突破了传统的贸易保护范畴,手段更新、覆盖范围更广,对国际贸易的伤害更大。一是围绕知识产权展开的贸易保护。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技术上的优势,往往利用其自身在专利等方面的垄断地位,将一些不合理的壁垒强加给其他国家。以美国的337调查为例,近年来频繁使用,成为美国打击贸易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20XX年、20XX年,美国政府发起的337调查分别达到58件和69件,为20XX年前最多的2个年份,20XX年~20XX年也保持第1页共8页在36件~59件(如表1所示),其中超过1/3是针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发起的,已成为其打击中国出口美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主要手段。二是以低碳名义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低碳发展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走向,影响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如资源、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等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发起贸易摩擦的主要借口。[1]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领域的研发更早、投入更多,其相关技术占据了垄断地位。据此,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将低碳排放纳入到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中,包括其发起的“碳标签”“碳足迹”认证等,给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其市场设置了高门槛。近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推行其在环境问题上的主张,并将达成绿色产品贸易协定作为其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先决条件之一。这样的条件对于刚刚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极不公平的,造成了事实上的贸易保护。三是以社会责任标准方式出现的贸易壁垒。其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主要有欧洲bscd、sa8000等,体现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劳工问题上的主张。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强调要将劳工标准纳入到国际贸易规则中来,包括tpp和ttip的谈判内容中都包括了劳工标准,目的就是要使其成为区域贸易协定的范本,甚至成为国际多边规则的范本。从现实情况看,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在此问题上打着保护劳动者的旗号,但其真实作用是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其出口,是实实在在的贸易保护措施。(二)技术性贸易壁垒。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是可利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属于合理手段。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领域具有极强的主导能力,在新一轮贸易保护中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自然驾轻就熟。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数量增加、覆盖面扩大、扩散效应加剧的趋势,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点领域包括环境、安全、卫生等方面,多以保护本国国民身体健康、保护环境为由,通过制定品种、数量众多的严法规、高标准和检测手段,采取检验检疫措施来限制其他国家向其出口。[2]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技术掌握、技术检测手段等方面具有明显劣势,技术性贸易壁垒明显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