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摘要: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普通高校参与国防建设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在高校中开设军事理论课,必须坚持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并积极探索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图分类号】TU2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20)04-0195-03《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规定,把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我国在开设军事课中,军事技能训练一般只在大一新生中开展,但军事理论课则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因为军事理论课“具有多方面培养人才素质的功效,诸如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军事素质等方面,都有着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1]一、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的必然性(一)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内在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指明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样才能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么样才能培养好大学生的问题,最终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欲“树人”,先“立德”,《左传》中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因此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社会活动,在高等教育中确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内在要求。(二)高校军事理论课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建国初期到1955年阶段,把军事理论教育寓于政治工作中开展,通过政治理论课、时事政治课开展军事理論教育,并广泛动员学生参军或支前;从1955年到1957年阶段,把军事理论教育寓于军事训练中,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开展与军事理论教育相关的政治理论课程;从1958年到1984年阶段,把军事理论教育寓于校园生活中,通过军事、政治、管理一体化的模式,采取近似军队的生活方式,将军事训练、政治教育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1984年以后,把军事理论教育寓于人才培养中,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军事理论课程做了定性,指出:“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为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的一门必修课。”[3]充分说明了现阶段军事理论课主要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就凸显出来。(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高校军事理论课是一门涉及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科学等许多学科有交叉,这种学科的交叉能极大地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坚定他们用实际行动保家卫国的决心。同时,通过学习队列训练、格斗训练、射击训练和战场救护知识,能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军事技能,进而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一)增强国防观念,树立爱国主义思想21世纪的大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