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的现状调查与思考摘要:通过对青海省高校公益性社团调查与研究,结合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探讨青海省高校公益性社团发展思路及改革创新方向。关键词:青海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调查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主要有公益性社团和准公益性社团两种。大学生们以自立自强、提高自我、彰显个性、奉献社会为主题创办各类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并且它的社会影响辐射范围越来越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公益性社团的发展迅速,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青海省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的现状调查本次调查我们主要针对青海省内8所高校,即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校、青海警官职业技术学校、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校、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校、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校的公益性社团进行。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通过调查我们得出青海省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的基本概况如下:1.1社团的规模青海省内8所高校中公益性社团只占所有社团的19.4%,其中30人以内的公益性社团占所有公益性社团的12.6%,30-100人的公益性社团占所有公益性社团的55%,100人以上的公益性社团占所有公益性社团的32.4%。1.2社团人员的组成结构青海省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中少数民族成员比例占到50%的有3.6%,占到30%的有10.5%,占到10%的有54.8%,不到10%的有29.8%,没有的有1.3%。1.3社团的经费来源青海省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员的社费、从校外企事业单位协商后所得的社会赞助、服务对象的少量补助及学校、政府及社会组织的支持这几方面。其中来源于社费的社团有28%,来源于社会赞助的社团有38.8%,来源于服务对象的数量补助的社团有5.6%,来源于学校、政府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及社会组织支持的社团有33.6%。1.4社团开展活动的区域范围、形式、参与度从开展活动的空间范围来讲,学生公益性活动集中在校内的有10.8%,在校外的有4.8%,以校内为主兼有少量校外的有51.4%,以校外为主兼有少量校内的有33%。从活动开展的形式看,有义务支教,在敬老院、聋哑学校开展公益性系列活动,募捐物资送往困难地区,环卫、突发事件的志愿者,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大型活动中做志愿者等。其中义务支教有70.4%,在敬老院、聋哑学校开展公益性系列活动的有74%,募捐物资送往困难地区有45.6%。从活动的参与度来看,13.9%的成员参与公益性活动的积极性很高,47.7%的社员积极性较高,38.2%的社员积极性一般,13.9的社员积极性很低。1.5社团开展活动的社会认可度从调查获得的资料来看普通民众对青海高校公益性社团开展的公益性活动认可度很高的仅有6%,较高的有39.6%,一般的有48.8%,较低的有5.6%。1.6社团的内部管理青海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基本正常,社团的章程和内部管理体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社团的内部活动增多且主题形式不断完善,但也存在社团内部缺乏相应的民主、社团内部沟通不够、人员不稳定、学年末人员流失较为严重的突出问题,其中认为社团内部沟通不够在调查数据中位居首位,占59.2%,认为人员不稳定的占20.1%。2青海省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青海省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的发展,对大学生、大学校园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这些公益性社团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2.1社团规模小无论是公益性社团的数量还是公益性社团的人数都存在偏小的问题,其中公益性社团在所有社团中的比重过低,社员主要集中在100人以内,这是制约青海省高校公益性社团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2人员结构不合理青海省高校公益性社团以汉族社员为主、以内地社员为主,而当地少数民族社员太少;然而,青海省的高校学生中有50%来自当地少数民族地区,这不利于发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挥青海地区高校公益性社团应有和特有的职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