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中地理1.4地球的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壳薄厚的分布规律,岩石圈和地壳的关系,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关系。能够绘图说明。【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难点:软流层、岩石圈、地壳的关系。【导学提纲】【自主学习】一、地震波1.地球的能量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形成。2.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其中,横波传播的速度,只能通过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能通过传播。3.地震波的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4.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为、、、三个主要圈层。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是面和面。二、地球内部圈层1.地壳的范围:地面到界面,平均厚度为千米,但陆地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薄。2.地幔的范围是界面与界面之间,下界面在距离地表千米深处。3.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面所包围的球体;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内核外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上地幔下地幔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分为大气圈、圈和圈;2.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3.水圈由水,水和水组成。4.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合作探究】——我思考,我收获1.地震后,为何大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2.如果人在船上碰巧发生地震,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3.地壳(陆壳和洋壳)的厚度有何特点?地壳中硅铝层,硅镁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4.说出岩石圈的范围和厚度。5.画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注意地壳地幔地核的厚度比例,同时要把软流层位置,岩石圈的范围表示出来)【当堂训练】——有效训练,反馈纠正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破坏性巨大。据此回答1~2题。1.地震发生时,汶川县城的居民会感到()A.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上下颠簸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3.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4.下列地区中地壳最薄的是()A地青藏高原B死海C马里亚纳海沟D贝加尔湖5.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内地核B.外地核C.软流层D.下地幔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6~8题。6.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7.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8.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