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全国卷Ⅱ、Ⅲ也多有非选择题出现;内容涉及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的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反思等。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工业革命的条件、影响仍将是关注的重点。以电的发明与应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兼有非选择题;内容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影响及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仍需重点关注。一、“蒸汽”的力量1.工业革命的条件(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2)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的过程(1)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2)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3)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4)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得到推广。3.工业革命的影响(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从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2)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3)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4)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5)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6)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4.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原因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②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④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⑤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⑥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⑦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2)影响①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②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5.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形成条件①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②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③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形成标志:19世纪中叶,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3)成熟标志: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二、走向整体的世界1.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①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局面相对稳定。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大量资本的积累。④科技的成果和创新。(2)概况①中心发源地:美国和德国。②标志: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发电机。③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3)影响①推动了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农业的变革。②新兴产业兴起,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2.世界连接为一体(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3)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①框架:资本主义市场。②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③内容: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4)影响①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②促进了各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③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④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⑤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19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日趋复杂。教材补缺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