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高中历史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人民版必修3学习目标: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重点难点:重点——归纳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和不同点难点——正确认识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学习过程:一、出现的社会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根本)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思想文化: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二、活跃的表现:(一)明末: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反正统意识产生原因(1)社会背景:(略)(2)生活经历:青年时代生活困乏,中年做过小官,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3)家庭影响:祖父辈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李贽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2.代表作:《》《》《》等多种著作。3.思想主张(1)挑战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①不是万世至论。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作为。(2)认为“理”存在百姓的。(3)提出“”的童心学说,反对礼教的和官场的。(4)诗文:主张“真心”,反对之风。4.评价(1)将矛头直指和整个正统思想,要求平等,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2)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工商业者)的要求,带有的色彩。(二)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1.共同的时代背景:(1)政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3)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2.各自主张:A.黄宗羲:“”(1)生平:(公元1610—1695年)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学派的创立者。(2)主张:①最精彩之处——批判a:认为是天下之大害。b: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②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a: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而非君主。b:呼吁废除“”建立“”。③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3)评价:为中国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B.顾炎武:启蒙精神(1)生平:思想家、史学家,参加过抗清活动。(2)主张政治思想:①批判君主专制,和的腐败②提出“”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③“”的思想治学思想:主张,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如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涉及实用学问。(3)评价: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C.王夫之:“”批判(1)生平: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举兵抗清,失败后,隐匿于湘西山区,闭门著书。【提示】三大进步思想家都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2)主张: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的做法。如:批判秦朝的暴政:横征暴敛:人民疾苦+君主专制:君臣之道丧失+法制之弊:政治腐败②哲学思想:发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自然史观和观。(3)评价: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发展的。(4)著作《》。(三)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生平:唐甄(1630—1704年),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著有《》。(2)主张:①最大特点是对的大胆批判。②唐甄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3)评价:进步性:这些大胆言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局限性:①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批判的高度②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身上。③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的理想。三、影响:①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②启迪后世;③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与基础,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④没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后才被重视。课堂小结: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思想活跃出现的社会背景二、活跃的表现(一)明末:李贽(二)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清初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三、影响:知识归纳:一、何谓“经世致用”1.概念: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