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8分)1.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在近20年来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B.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C.1HO在相同条件下比1HO更易蒸发D.相同条件下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解析A中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8;B项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1;D项2H+的酸性与1H+的酸性相同,故A、B、D均错误。在相同条件下1HO、1HO的挥发性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答案C2.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同素异形体,还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D和TB.CH3COOH和HCOOCH3C.K和CaD.金刚石和石墨解析D和T互为同位素,CH3COOH和H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K和Ca属不同的元素,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关系。答案C3.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A.+[Cl-]B.[NH][Br]-C.Na+[OO]2-Na+D.Cl·[Ca2+]Cl·解析电子式书写必须规范。A、B、D正确的电子式依次是+[Cl]-、+[Br]-、[Cl]-Ca2+[Cl]-。答案C4.下列变化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加热氯化钠晶体使之熔化B.液氨受热蒸发C.加热碘化氢气体使之分解D.加热硅晶体使之熔化解析分子晶体之间依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状态变化时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A破坏了离子键,C破坏了共价键,D破坏了共价键。答案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ⅡA族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知识;本题可用举例法,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0族,A项错误;MgCl2中原子序数之差为5,CO2中原子序数之差为2,B项正确;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故HF的沸点比HCl的高,C项错误;第ⅠA族中H2O为分子晶体,其它碱金属氧化物为离子晶体,D项错误。答案B6.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B.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C.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D.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根据元素周期表知,W为Cl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属于强酸,A正确;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可知D不正确;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判断B、C错误。答案A7.有一种非常有趣的与化学元素有关的手表,如右图所示,对“时针”所直指时刻的两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00和10:00极难形成化合物B.从1:00至12:00,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C.3:00至9:00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3:00元素D.4:00时“时针”所指元素单质比12:00时“时针”所指元素的还原性弱解析A项,2点和10点所指时刻元素为稀有气体,均很稳定,不易发生反应,正确。B项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周期性变化,错。C项,Li~F中,Li的半径最大,正确。D项,Be与Mg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Be的半径小于Mg,则Mg比Be易失去电子,故还原性Mg>Be,正确。答案C8.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与D同主族,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B单质能置换出D单质,C单质能置换出A单质B.D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ⅥA族C.B、D的最高价氧化物中,B、D与氧原子之间均为双键结合D.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A>B>D>C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知识;首先根据题意确定四种元素:由“A与C同主族,B与D同主族,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B的次外层电子数可能是2或8,如果是8,则B位于第3周期,则D就在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