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解剖”原子一、情景引入自从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发现分子后,科学家们还在不断地研究分子是否还可再分?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了原子,并提出了原子的多种结构模型,究竟原子内部是怎样的?有些什么?这些知识都有待我们去学习。二、教材研究问题1——分子可以再分吗?1、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由组成。2、原子由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3、1897年,英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电子,电子带电。问题2——原子结构的两种模型是什么?4、原子内部有带负电的电子,整个原子对外却显示电性。5、科学家在研究原子结构时,通过、等方法,构建出它们的模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由汤孙和他学生卢瑟福提出的两种原子结构模型;是指模型和模型。6、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问题3——原子、原子核内有些什么?7、谈谈你对原子、原子核内部结构的认识?三、典例分析【例1】如图1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图2【解析】根据原子结构的可知,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核体积并不是很大,大多数原子直径约为10-10m,而原子核直径只有10-15~10-14m,如果把原子想象成篮球一样大小,寻么原子核比一粒细沙还小。【答案】A。【例2】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而原子核内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中子不带电,那么质子带正电,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子,其正电荷数和电子个数相同。【答案】A。四、达标训练知识点1——电子的发现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将人们首先带入原子微观世界的发现是()A:质子的发现B:电子的发现C:中子的发现D:夸克的发现2、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如图2中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图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知识点2——质子与中子的发现3、原子内部,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质量的微粒是()A:原子核B:电子C:质子D:中子4、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3甲、乙、丙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图2图3顺序正确的排列为()A:甲、乙、丙B:丙、乙、甲C:乙、丙、甲D:甲、丙、乙五、中考试题1、同种元素的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原子核、质子、电子B.质子、原子核、原子C.质子、原子核、中子D.原子、原子核、质子【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电子半径小于10-14cm,大多数原子直径约为10-10m,而原子核直径只有10-15~10-14m,,中子直径更小。【答案】B。2、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相似的是()A.蛋糕B.面包C.地球D.太阳系【解析】汤姆孙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均匀分布首带正电的粒子,电子镶嵌在其中犹如糕中的枣儿,因此被称为“枣糕模型”。卢瑟福得出了他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间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只占有极小的体积,却集中了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在核外较大空间绕核高速旋转,这一模型称为“行星模型。”【答案】D。六、课堂测评1、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冻胶状的球,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分布在球内准确的对称位置,就像“葡萄干蛋糕”那样B:原子的中央有一个很小的核,电子在核外很大空间绕核旋转,就像一个极小的“太阳系”C: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质子带电量相等,但质子带正电,中子带负电D: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差不多2、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B:原子、原子核、中子、夸克C:原子、电子、原子核、中子D:质子、原子、原子核、夸克3、下列粒子中全部带电的一组是()A:电子、中子、原子核B:电子、质子、原子核C:质子、中子、原子核D:电子、质子、中子4、人们认为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优于汤姆生模型是因为()A:卢瑟福更伟大B:汤姆生原子模型无法解释а粒子散射实验C:科学家不喜欢正、负电荷均匀分布的汤姆模型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偏见总是存在的5、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