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学案(1)苏教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的阅读课文。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及难点文言句子。3、学习由景入情的写法。4、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导学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学互一、文本引读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王阁)这三句名言分别涉及了古代哪三座名楼?2、作者及背景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背景: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3、“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2、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3、,翻译并理解第一、二段。动探究互动探究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熟悉课文要求:纠正字音,读准句读。2、自由朗读,了解文章结构:三、研读探究1、第一段①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领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反映了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2、第二段①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简述第二段:这段写览物之人看到了什么景物?明确:洞庭湖之景③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明确:⑴“衔远山,吞长江”。(气势非凡)⑵“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宽阔无边)⑶“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光山色)④哪句话由景入情?明确: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此句结束全景描绘,以便转入抒情,也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相互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剩余课文。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检测⑤作者抒情时,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引出下文写景物之“异”和感觉之“异”,为结尾的议论安下了根。3、第三段①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②这段写了哪些景物?明确:霪雨、阴风、浊浪、日、星、山岳、商旅、樯、楫、虎、猿③这些景物体现了洞庭湖景观的什么特征?洞庭湖的阴惨④通过这些景物又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朝廷中遭遇谗言诽谤,离开家乡,悲伤至极之情4、第四段①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