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出师表》讲学稿序号:30课题:《出师表》课型:新授课时间:2012年11月备课人:彭丽新审核:初三语文组行政审批:班级:姓名:组长: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文句的节奏、停顿,并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情意的深切。2、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读懂文章内容,能说出作者向刘禅提出的建议和自己的政治愿望。3、认识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诸葛亮责任心及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学法指导:本文情词恳切,感人肺腑,宜先按文后示例,读准节奏、停顿;结合文下注释,粗知文句大意;然后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拳拳忠心,耿耿情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出师伐魏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⑴与吴国通好;⑵加强内政建设;⑶平定南方叛乱。2、文学常识填空。《出师表》作者,字,时期著名的、。本文的文体是,请简介这种文体: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崩殂()以塞()郭攸之()二十有()费祎()猥自枉屈()倾颓()夙夜()桓、灵()危难()行阵()涕零()斟酌()疲弊()恢弘()菲薄()忠谏()陟罚臧否()以遗()陛()下裨()补阙()漏猥自枉屈()庶()竭驽()钝()攘()除以彰其咎()咨诹善道()二、课堂.研讨。1、导入:2、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1-5段文意。3、研读课文1-5段,写出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哪三条建议?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为什么?三、小结四、课后练习1、翻译1-5段。九年级语文《出师表》讲学稿序号:31班级:姓名:组长: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小测。二、课堂.研讨1、朗读课文6-9段,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6-9段文意。2、在这几段里面诸葛亮追忆了哪几件往事?有什么作用?3、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出师的目标是什么?三、总结。四、课外拓展:1、文中哪句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2、文中哪句表明创业艰难,同时也说明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诚:3、请用6个字概括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所表达的感情:4、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顾:北拒:东和:六出:七擒:排八阵:收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