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造型.表现领域。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如:《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中向拇指般大小的女孩;《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变小的尼尔斯;近几年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中有巨人族;《魔戒》三部曲中的小矮人“霍比特人”;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等等。通过看看动画片、做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在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作用:《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节融欣赏、表演、创作、表现为一体,探索美术学科与音乐、语文、德育等学科相结合。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魔幻的颜色》、《万花筒》两课,让学生对颜色的性能和对称的图形有了概念性的了解,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的一节创作课。为以后《今天我值日》、《巧巧手》、《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等创作画打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一定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绘画创作中表现美、创造美。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难点: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的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而本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教学重点: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示出有情趣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谁看过西游记?(看过)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孙悟空)为什么?2、可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到了如来佛的手中,却怎么也飞不出去,说明如来佛的手怎么样?(大)那孙悟空呢?(小)3、如来佛就好比是童话故事里讲述的“大人国”里的人物,孙悟空就好比是“小人国”里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大人国与小人国》。二、新授一个叫格列佛的英国医生航海遇险,经历了种种新鲜、古怪而又刺激的奇遇:在小人国,那里的人还没有普通铅笔长,格列佛被称做巨人山,可以轻松地拖走五十只战舰:到了大人国,格列佛却成了小不点,遭受黄蜂、冰雹和苹果的毒害,结果被装在一个小木箱子里提来提去。大人国和小人国里有趣的事情有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图片)同学们看,在这张图片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呀?同学们描述得真是太精彩啦!我们生活中渺小的西瓜子到了小人国竟然变得如此庞大,真是太不可思议啦!好,让我们来看看大人国和小人国里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出示课件图片)是呀,到了大人国里我们的人竟然比这里人的脚还要小,这两个人就像画壁画一样在巨人的脚上描绘着……其实同学们认识的卡通明星中,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大人”和“小人”。让我们看看她们中,到底谁是大人?谁是小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大与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看得出来的)同学们,我的好朋友女孩玛丽来我们班做客了。让我们看一看,她到底是大人还是小人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背景)我们知道通过背景的衬托会使同一个物体有或大或小的变化,那要是有同样大小的背景,怎么才能让人物显现出它的大小呢?听完了同学们的讲解,老师觉得变大或者变小原来如此简单。老师想象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