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娃娃鱼养殖技术成鲵养殖技术(娃娃鱼)大鲵,俗称娃娃鱼,为我国所特有,故又称为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珍贵两栖动物。在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它的经济价值很高,导致大量非法捕捉贩卖,同时随着矿场的开采、森林的砍伐,使野生大鲵天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存量极少。因而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着手人工养殖娃娃鱼,到2000年底,已取得丰硕成果。一、养殖场地的建设1.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场的水源为无污染的山泉溪水,水质清洁,水温适中(长年水温保持在4〜25°C),环境幽静,气候凉爽。2.养殖池的设计与建造我们是用模拟生态的方法设计养殖池。池子用砖块砌成,用水泥抹面。每个池子面积40米2,池深50厘米。池壁光滑,池面用水泥浇制成“T”形防逃檐。在池中用砖块上盖水泥板做成30〜50厘米高的暗穴,暗穴中堆放10〜20厘米高的卵石。池底成1%的比降,在池子最低处设置排污管。进水用水管从池子正中上方引入。池沟中放一块20〜30厘米宽的卵石,高出水面10厘米,以便天气闷热时大鲵能找到一个栖息之地。整个养殖池上方用遮荫网覆盖。二、鲵种投放鲵种投放前应进行池子消毒和种苗消毒。若是新建成的鲵池,要用水浸泡一个月才能使用。用150克/米2的生石灰进行池子消毒,鲵种消毒用5%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来进行。投放时间为春季3月份,水温8〜10C,密度为一龄鲵种8〜10尾/米2,二龄鲵种5〜6尾/米2,规格整齐的鲵种在同一池中饲养。三、日常管理成鲵养殖的日常管理主要有水温、水质调节,饲料投喂和防病、防逃。1.水温调节在暑热期用遮荫网覆盖,保持水温不至于超过25C。2.水质调节成鲵池的水保持清爽,水中pH值为7.2〜8.2,池水透明度30厘米,溶氧量为5毫克/升,7天清理一次池中污泥和杂物。3.饲料投喂大鲵是肉食性动物,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定时,每次在傍晚时进行投食;定位,在相对稳定的位置进行投食;定质,投喂新鲜、无杂质的饵料,活饵料以小鲫鱼、青蛙为好;定量,每次投喂量为大鲵总重的6%〜8%,夏秋两季每两天投喂一次,冬春两季每5天投喂一次。4.疾病防治及防逃大鲵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由于管理较好,不常发病,但腐皮病还是目前发现的主要病症。症状是成鲵表皮充血,出现椭圆形红斑,严重时呈点状溃烂,病灶大的达0.8厘米2,成鲵后肢尖脱落,趾骨外露。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鲵性好斗,相互撕咬,使皮肤受伤,细菌再感染。由此大鲵活动迟缓,摄食量减少。防治方法:按大小规格分开养殖;经常巡查,发现病鲵隔离治疗,用0.05微克/升咲喃唑酮(已被列为渔业禁用药物)浸泡30分钟,每隔一天浸一次,直到痊愈为止。养殖过程中注意在出水口设置铁栅栏,防止成鲵逃逸。娃娃鱼的经济价值与资源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一)食用价值娃娃鱼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佳肴,它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对人体补虚有奇效。每公斤售价约合人民币1200元。据有关专家分析,娃娃鱼肌肉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均高于牛肉和梅花鹿肉:娃娃鱼皮肤中含有41%-61.3%的人体最佳祛皱美容物胶原蛋白。(二)药用价值娃娃鱼对贫血、霍乱、痢疾、癫痫、血经等病症都有显著疗效,还具有补肾、强壮、补血益气的功效。它能促进细胞的DNA生物合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据有关文献报道,娃娃鱼机体中可提取超级抗原PRCA,它被国际卫生组织称为“诱导癌细胞凋亡反应因子”。民间常以娃娃鱼皮肤粉拌桐油治疗烫伤。娃娃鱼皮肤分泌的粘液可预防麻风病。(三)观赏价值娃娃鱼是一种奇特观赏动物,其貌不扬,只产于山区,并且是野生保护动物,所以国内有的城市公园内也饲养有娃娃鱼,供游人观赏。(四)经济效益娃娃鱼适应性强,生长快,饲料来源广,抗病能力强。一般每0.067公顷(亩)可饲养8000-10000尾,每尾体重2-2.5公斤。目前每尾价值可达2000元。(五)市场前景由于天然娃娃鱼资源存量极为有限和娃娃鱼繁殖率低等诸因素。因而抓住娃娃鱼资源锐减,尚未形成商品娃娃鱼养殖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这一发展机遇,开发娃娃鱼商品化养殖,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