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设计和创新能力信息科技备课组顾继英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创新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创新思维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它是以独立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算法设计是高中信息科技学科中的重要章节。它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利用算法实现方式的不确定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算法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地设计教学,以学生为本,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创造力。一、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激发,需要有一定的氛围。课堂上平铺直叙地讲述,显然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而过难的问题,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探索欲望,设置一些难度适宜的障碍、问题则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枚举发的引入课中,教材上的包装问题太难,不适合初学者,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可以考虑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入手:输出三位正整数中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稍作思考,很容易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如下算法:学生觉得非常简单,这时改变题目,问学生,如果要输出所有能被3或14整除的数呢?用原来的方法显然不可行,那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的兴趣大增,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其他角度来设计算法:把所有的三位正整数列举出来,然后逐一检验是否问题的解,若是则输出,流程图如下:开始X=99X<=999结束X=X+3输出XTF在这种方法中实际上.蕴含了枚举的思想,至此,再引出课题“枚举法”可谓水到渠成。这里,学生的情感体验经历了:觉得简单—觉得困难—设法解决—获得成功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了知识,在探索过程中诱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一、大胆猜想,发展学生创造力“朴素的猜想构成了数学发现的逻辑的实际出发点”,在信息科技的算法设计中同样如此。大胆猜想、科学严整、逐步修正是设计算法的重要方法。如,判断某数是否素数的算法(流程图略),循环终止条件k<=x(x是被判断的数,k是除数)的设定是该算法的最关键部分。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