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基础巩固1.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应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注意时间信息以及人物信息,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D两项;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当时克服了李森科学派打击摩尔根学派的学术政治化倾向,因此C项是错误的。2.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下对“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①旨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②形成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③促进了新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④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的全面认识。“双百”方针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的情况下,为满足人们对社会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而提出,它促进了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②的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3.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史实的只有C项。4.观察下图(《曲阜孔庙的塑像被砸毁》),图中现象的发生表明()A.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破旧立新B.儒家思想已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C.“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批文物惨遭洗劫D.新时代需要对孔子的形象重新进行更新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文物的巨大破坏。5.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答案C解析从观众对“百花奖”选票的热情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A、B、D三项的观点都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题目的要求,故应排除。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我党()A.制定了“星火计划”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答案B能力提升7.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两者共同宗旨是()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答案D解析“双百”方针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提出的,而胡锦涛十七大报告的主旨是强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二者共同宗旨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8.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