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在一战后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世界由重建和繁荣到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分水岭,并深刻地影响到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本课共有两个子目:第一:空前严重的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特点和影响。第二:罗斯福新政,介绍了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地点、特点和影响;面对经济危机美国的途径: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目的、措施、影响等史实。2、过程与方法: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四、突破重难点想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使学生掌握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准备:搜集相关材料(图片、文字材料、练习等)、制作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2-3分钟)欣赏图片——贱卖汽车,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真的?让学生带着悬念走进课堂,激发兴趣。(展示幻灯片1、2)二、自主阅读与知识梳理(8-10分钟)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展示幻灯片3),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幻灯片4上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阅读并解决问题。(出示幻灯片4)三、合作互动,探讨疑难(10-20分钟)探究一: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材料:这是一次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其原因:“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这个基本矛盾的表现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展示幻灯片5)欣赏图片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测。齐读学习目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独立或合作完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通过2探究二:根据材料归纳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材料一: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材料二: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材料三: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国际贸易额减少2/3,上万家银行倒闭。(展示幻灯片6)探究三: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欣赏视频、图片、文字材料(展示幻灯片7、8、9、10、11)探究四:面对经济危机打击,美国通过什么途径摆脱危机?材料: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感谢上帝,这些困难都只是物质方面的。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纳税能力则己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节选自罗斯福就职演说(展示幻灯片12、13、14)探究五: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材料: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展示幻灯片15)小结: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展示幻灯片16)四、应用实践,拓展延伸(8—10分钟)1、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A.缩减农业生产B.恢复银行信用C.实施“产业复兴法”D.发展对外贸易2、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3、下列有关1929年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