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3-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VIP免费

3-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_第1页
1/6
3-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_第2页
2/6
3-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_第3页
3/6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习目标初呈现本单元课标1-3•法律与教化⑴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⑵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⑶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⑷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要点学纲学习重点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法治与德治(二)东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1-叔向和子产之争⑴起因;子产“铸刑书”,⑵概况;2-儒家与法家之争(参见表1)1•中国古代的法治:子产“铸刑书”,《秦律》《九章律》,《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2-中国古代的礼治与教化(家训一族规一乡约制度)二、秦汉至隋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参见表2)(一)秦汉时期的法律及其演变趋势(二)魏晋时期的法律及其演变特点(二)唐朝的法律、礼治与基层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参见表3)(一)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二)宋•明•清时期的乡约教化基础知帜我做主一、先泰时期的衛治与法治(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法治与德治1-法治:⑴《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⑵夏商时期,法律严酷。2-德(礼)治: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宝巻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二)东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1•叔向和子产之争⑴起因: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⑵概况: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邻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员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住,而不顾道德礼义。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2•儒家与法家之争(表1)角度儒家法家核心观点认为人性善f主张徳治(通过道徳礼义教化民众)与仁政,重视民生与民意认为人性恶f主张法治代表人物孔子和盂子商轶和韩非主要言行⑴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⑵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认为“仁者无敌”⑶孟子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⑴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堑兴地主阶级的权益:⑵韩非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③主张''以法为教”“以更为師”,以保证法令畅通社会影响⑴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蟲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⑵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们看来,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⑴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⑵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料阅读与解析11材料一: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细羡齐非,一民之轨,英如法。属官戚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韩非子・有度》材料二: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戚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搏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儒家与法家之争的主要焦点。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焦点:以什么思想治国的问题。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儒家认为君主应该以礼来治理社会。①秦国奉行法家思想,进行变法,实现富国孩兵;②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③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表2)时期秦汉魏晋唐朝槪况⑴商软在魏国李悝《法经》的基础上,“改法为律”,制定《秦律》6篇。秦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3-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