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叶1一叶一世界芦苇荡边养野鸭((主持人)天津的武清区有个华北有名的大黄堡湿地,这里是一片芦苇沼泽湿地,野鸭飞来飞去,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武清人李东升面对着湿地的大好风景,萌生了个想法,就利用上家门口的这片湿地人工养殖野鸭子,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野鸭咋就越养越少呢?要想把野鸭养好,可得下一番功夫,要模拟野鸭的生存环境,依照它们的习性来养,如果没有天然的水域还要给它们创建人造的戏水池。天津市武清区的大黄堡湿地中本来就栖息着一群野鸭,李东升想,要是能利用天然湿地来养野鸭,肯定会把鸭子养得更好。(采访)李东升:本身这个湿地来说,它水域,水质要好,因为这边它湿地呢,它是一个保护区,人也少。湿地辽阔的水域给野鸭提供了戏水、觅食的环境,像野鸭这样的野生动物,它们更喜欢安静的环境,湿地中人烟稀少,自然生长的芦苇下面,更是野鸭隐秘的栖息地。不仅如此,在湿地这种相对封闭的区域,野鸭也不容易生病,这样,也能大大降低养殖风险。(采访)王景蔚:另外它湿地是一个相对封闭隔离的一个区域,它的传染源是相当少的,它缺少传染病发生的几种因素它都没有。所以在湿地里养野鸭还有其他自然里,自然界里栖息环境里这个野鸭它都不容易发病,它具有这个优点。大黄堡湿地中丰富的小鱼小虾还是野鸭最好的天然饲料,如果能利用上湿地的资源,还能降低养殖的成本。(采访)李东升:再说这里头又有它特别喜欢吃的一些小杂鱼,野菜什么的。大黄堡湿地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实验区属于保护区的最外围,是可以开展利用的湿地。在取得了林业部门的许可以后,李东升在湿地的实验区用网围出了300亩的水面,养了2000只野鸭。大黄堡湿地有最接近野鸭生活的自然环境,在取得了林业部门的许可以后,李东升就在湿地的实验区用网围出了300亩的水面,养了2000只的野鸭。(采访)王景蔚:像南方一些设施畜牧业建造的用人为控制这种环境养的鸭舍,它是人造陆地、人造戏水池,大概它的比例是按照每平方面积一比十的比例建的,比方说我们建造一个养1000只鸭舍,它的陆地是100平米,但是戏水池也是100平米,这种环境是永远达不到湿地养殖标准的。利用大黄堡湿地这样无污染又相对安静的原生态环境,又在这么大面积的水域中养野鸭,李东升就想把这野鸭子真正养出野的味道。可没想到的是野鸭子越养越少。(采访)李东升:最后我们就是统计数的时候,总数损失了360多只。天天看着这群野鸭子的李东生知道,损失的360多只野鸭子都是飞越围网逃跑的。(采访)李东升:就好象跟那小飞机一样的,一个一个的老这么飞,一天有时候飞个三两只。野鸭本身就有善于飞翔的特点,李东升养殖的是第二三代的杂交野鸭,野性已经被削弱了不少,可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些养在大黄堡湿地里的杂交野鸭怎么还这么野呀。(主持人)这里给大家介绍湿地保护区分区的概念,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的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是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得到相关部门允许,李东升在湿地实验区围网养野鸭,是想利用湿地清洁无污染的水,和更大的活动空间,养出来更好的野鸭,可现在野鸭不断地外逃,也成了困扰他养殖的一件难事儿。李东升在大黄堡湿地的实验区里围上了一大片水域,为的就是给野鸭子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可活动区域大了,野鸭子玩起来野性也更强了,逃跑的事情时有发生。(采访)李东升:因为它毕竟它属于野生东西,它要飞,开始我们也是做了好些工作。你像一开始时候,我们认为就是这个鸭子你像这个给剪羽,剪羽我们当时试了一部分。要想让鸭子不飞,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它们飞羽的剪掉一部分。李东升尝试着给一部分野鸭断羽,看看效果到底怎么样。野鸭子经过李东升这么一折腾,是飞不出去了,不过,种鸭的交配却成了问题。(采访)李东升:种鸭它在交配过程中,它在水中交配的时候失去平衡。公鸭需要依靠翅膀的平衡,爬到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