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共1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重点难点1、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策略学生分组预习,小组汇报并结合课件讲解教学活动课前、课中反思Ⅰ引入新课利用教材上想一想、议一议引入Ⅱ新授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各有哪些主要特征?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分组预习并讨论?A组:阅读P72-74,完成P73的观察与思考、讨论?B组:阅读P74-75,完成P75的观察与思考、讨论?C组:阅读P75-76讨论1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怎样?2从形态上看,蕨类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有哪些主要区别?一、藻类植物唐诗引入展示藻类植物图片A组同学汇报:P73观察与思考21.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表。2.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不少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生物。教师小结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1.植株为单细胞或多细胞2.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示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图片小结①释放氧气;②做鱼类饵料;③食用;④药用。二苔藓植物引入:播放教学楼一楼后墙的视频展示苔藓植物图片B组同学汇报:P75观察与思考1.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2苔藓植物通常具有茎、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它们具有非常简单的假根。苔藓植物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只能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展示葫芦藓单株结构并讲解小结:生活环境:阴湿的陆地上形态特点:1.矮小,有茎、叶和假根2.没有输导组织齐读P75最后一段,得出:与人类的关系:1.有保持水土的作用。2.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三蕨类植物展示蕨类植物图片C组同学汇报:生活环境:阴湿的环境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旁边思考题P77示图片并得出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绿肥分别、形成煤等。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你观察过蕨类植物的叶子吗?你知道蕨类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示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孢子生殖。ⅲ我来总结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ⅳ课堂练习教材P77练习43繁殖方式:孢子(生殖细胞)繁殖。4代表植物:水绵、海带、紫菜、石花菜、裙带菜、鹿角菜等。5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藻类植物给鱼类提供了食物和氧,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占95%)。海洋藻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有些藻类还可供药用。二苔藓植物播放堂堂网上“苔藓植物”的视频及图片并结合学案讲解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2结构特点: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3繁殖方式:孢子繁殖。4用途: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5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等。三蕨类植物播放堂堂网上“蕨类植物”的视频及图片并结合学案讲解1生活环境:陆地上阴湿的环境。2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分化出了输导组织。3繁殖方式:孢子繁殖。4用途:在观赏植物(肾蕨)、食品(蕨)、药用(贯众,卷柏)、农业(满江红)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播放堂堂网上“苔藓植物”的视频及图片播放堂堂网上“蕨类植物”的视频及图片55代表植物:蕨、卷柏、满江红、肾蕨、桫椤等。Ⅲ小结Ⅳ练习:教材P77练习1-3题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