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十、拉弗曲线。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十三、科斯定理。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二、简答题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三、论述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2、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区别和联系?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理论和政策上的争论。4、两剑桥之争是指?主要争论点在哪?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1、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批判传统的重商主义,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2、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的边际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质疑,主张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3、第三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强调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4、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的产生。5、第五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提出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提出批判。6、第六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1、就业领域:反对萨伊定律。2、利息理论:认为利息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3、工资理论:认为只要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不是由单个的劳动市场供求决定。4、货币理论:有效需求对物价变动起根本作用。5、分析方法上:侧重总量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侧重于总量分析。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1、认为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的。2、认为是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变化造成的。3、认为是由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决定的。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通过政府积极的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社会的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主要目的是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包括:1、20世纪50年代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60年代提出充分就业政策。“奥肯定律”中,认为失业率每超过4%(自然失业率)以上1%,就会带来2.5%左右的产出损失率。3、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政策主张得到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有:(1)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配合的方式。(2)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3)采取收入政策和分配政策。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1、改革现有的税收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2、实行“福利政策”以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现象。3、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管制。4、实行进出口管制制度。5、政府实行运用财政预算中的结余来购买私人公司的股票,将部分公司所有权转化到国家手中,从而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1、市场的不完全性和非市场出清。市场不完全性是指市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无法达到理想的完全竞争状态。非市场出清是指发生供给或需求冲突时,工资和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整。2、经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