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永远的苏东坡 VIP免费

永远的苏东坡 _第1页
1/4
永远的苏东坡 _第2页
2/4
永远的苏东坡 _第3页
3/4
永远的苏东坡永远的苏东坡此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苏东坡的短文,赞赏其豁达、多彩的人生。今日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又有一番不吐不快的感悟。此书之所以吸引我,除却本人对于大文豪苏东坡的喜爱,不得不说,作者林语堂先生的写作风格也有着引人入胜的魔力。他将写人与叙事相结合,历史知识既丰富,更是将苏东坡的名篇佳作巧妙地贯穿于故事中,结合了主人公的生活情境,其平和的语言表达犹如曲水流觞,读来清新、自然。所谓“文史不分家”,诚然。林先生不愧为现代的文学大家。回到主人公苏东坡身上,其一生有过年少成名,有过春风得意,更有过颠沛流离、妻离子散,被人诬陷,受过迫害的经历,有过牢狱之灾,却又不改“乐天派”的本性。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苏东坡不只是一个豪放派的词人,不只是一个会做菜的美食家,也不只是一个治理有方的政治家,而是一个立体的、多面的,有才华、有抱负的,血肉丰满的人。他离我们有些遥远,却又如此鲜活、可爱。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的主人公愤世嫉俗,但是非过于分明;才华横溢,才思敏捷,但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这些特质造就了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恰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本书分四卷,作者以苏东坡一生的宦海浮沉为基线,将其个人的命运融入时代的大背景中。“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当政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回顾他的年少时代,在父亲苏洵的引导之下,和弟弟苏辙(字子由)从小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且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力戒当时流行的华美靡丽的习气。这样的家庭氛围,最适合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成长。二十来岁进京赶考,所写文章颇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以全国第一流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学者知名于天下。此后他写的数篇策论文章皆得宋仁宗赏识,其父和其弟亦同朝为官。苏氏父子文名日盛,彼时,年轻的苏东坡可谓壮志凌云。后,苏东坡的发妻二十六岁病逝,他为亡妻所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成了悼亡词的千古绝唱。不想父亲苏洵也在第二年病逝,苏家兄弟为父守丧两年零三个月,期满携眷返回京都,却卷入“朋党之争”的政治漩涡,再也没能重返故里。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宋神宗时期推行过“王安石变法”,在《苏东坡传》中,作者则将此变法的来龙去脉分析得十分透彻。王安石热衷于自己的新法改革,自然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对于存异议者不惜全予罢黜。而苏东坡看到了新政致很多农民逃离乡里的恶果,看到了百姓在朝廷的高压政治之下的辗转呻吟,正直、耿直的他写了上宋神宗的万言书,连上三书之后,立遭罢黜。苏东坡不屑于御史的弹劾,连修表自辩也不肯,自己携眷赴杭州上任了。“我本苏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苏东坡在杭州度过了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筑苏堤,种垂柳,杭州赢取了苏东坡的心,苏东坡也赢取了杭州人的心。杭州任期届满之后,苏东坡呈请调到弟弟子由任职的山东,担任密州太守。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此时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喜爱。同在山东,他和弟弟仍然不能相见,那首闻名于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写给弟弟的。作者认为,苏东坡真正的生活是从四十岁开始的,也就是他任徐州太守的“黄楼”时期。治洪水,筑木坝,强堤防,再建百尺高楼,名曰“黄楼”。此时的他是充实、完满、练达、活跃的,深受百姓爱戴。可是由徐州调任湖州时,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民。”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此为“乌台诗案”的开端。这一场文字狱让苏轼被抓进乌台,关押了4个月,后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永远的苏东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