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心理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摘要:体育教学工作是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掌握心理学知识,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体育;心理特征;学习兴趣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决定了学生自身的参与程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大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强化学习动机,首先要培养兴趣,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保持长久和稳定,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意义,有一深刻的认识,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求知欲极强,他们希望更多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技巧,但他们的这种兴趣、动机尚不稳定,需要以良好的体育环境,新颖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手段及老师真挚的爱去吸引他们、启发他们,使他们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根据体育教学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体育目的与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追求等结合起来。如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为国争光的动人事例,都可启发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以求得社会心理的满足,从而对学习体育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努力创设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具备良好的客观环境,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充满爱心的教师、融洽的人际关系、规范的运动场地和器材等等。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主观努力,是激发兴趣的基本条件。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是兴趣产生的第二阶段,它对兴趣能否形成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促使学生“生难”、“质难”、“解难”,启发学生多思深思,力求使教学节奏起伏多变、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高度集中,培养他们具有不断追求、不断进取、勇于克服困难、努力掌握知识技能的坚强毅力,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三)以情感人,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对那些忠于职守、勤奋耕耘的教师是非常敬佩的。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主客观认识的矛盾、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等时有发生,因而他们会热切的需要教师对学生之爱,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关怀都会使学生感到一种温暖,一种信任,一种鼓舞。只有用爱来感化学生才能发挥出学生强大的内在动力。教师本身的品行修养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作为塑造学生心灵的教师首先要有搞上的品德,具有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敬业精神。一个受到学生认同的教师,他的话对学生来讲往往既是“真理”,又是判断事物及行为的标准。教师要严于律己,对学生表里如一,要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以情感人,做到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以一种完美的风度面对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使学生自觉接受良好的教育。二、正确运用评价时机,适时调节学生的心理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评价时机,对调节学生心理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及时进行评价:(一)学生违反课堂常规时:此时,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及时制止并加以评价,这样就规范了学生的个体行为,对全体学生也是一教育。(二)偶发事件发生时:对课堂教学训练中经常出现的偶发事件,教师应对事件中出现的行为是正确积极地还是错误消极的给予及时的评价。(三)学生完成动作好时:体育教学训练时学生对所学项目完成较好,取得较好成绩时,教师要及时叫好,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四)学生心情沮丧、受到挫折时:课堂上当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动作或者无意做错了事情时,会产生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失败感。这时教师要及时评价,给学生以鼓励或帮助,使学生尽快从施罗德阴影中走出来,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训练当中。(五)学...